打开APP
漯河市源汇区:守卫校园食品安全在时时、事事、处处
顶端漯河
2025-05-26 09:52:49

顶端新闻记者 李志远

校园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更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近日,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与教育部门以近期曝光的某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为镜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专项整治,将“四个最严”要求转化为守护师生“舌尖安全”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

一是激发自发主动。在食品安全领域,“被动应对”与“主动作为”往往决定治理效能的高低。源汇区的可贵之处在于,既能在舆情发酵之初快速响应,又善于从制度层面构筑长效机制。

从第一时间发布典型案例强化警示,到组织校长、园长周末开展拉网式排查;从派驻纪检组突击检查重点单位,到建立问题销号闭环管理机制,一系列举措形成了“警示-排查-整改-提升”的完整治理闭环。这种将专项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不仅是对国务院食安办关于压实校长负责制、强化家校协同共治要求的积极响应,还展现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图景。

二是保持内生动力。纪委监委的深度介入,为食品安全监管注入了刚性约束。不同于传统行政部门单向度监管,派驻纪检组通过明察暗访、联合督查,既查食品安全隐患,更查责任落实盲区,这种“穿透式”监督直击问题本质。

当教育系统人员周末全员投入自查自纠,当学校负责人必须直面“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量化考核,监督的震慑力已转化为责任传导的内生动力。

三是汇聚监管合力。食品安全治理的深层逻辑,在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源汇区通过发布操作规范、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实质是推动食品安全意识从“墙上制度”转化为“指尖知识”;邀请家长参与监督、建立膳食委员会,则将更多社会主体、利益主体纳入监管网络。

当学生能辨别食材优劣、家长可随时查看后厨监控、社会力量能参与供餐企业遴选,食品安全防线就从行政监管的“单打独斗”升级为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这种治理智慧的升华,正是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论所指“形成监督合力、织密监督网络”要求的生动诠释。

四是严防利益输送。当前,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已进入深水区,既要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监管悖论,更要防范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腐败风险。源汇区将专项整治与“校园餐”经费审计相结合的做法,直指问题要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贪占学生餐费等问题3.8万件,这警示我们,食品安全背后往往连着作风问题。

当纪委监委既查食堂卫生又查采购账目,既管食材质量又管资金流向,才能真正斩断伸向学生餐盘的“黑手”,让每分钱都化作孩子碗中的营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源汇区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制度堤坝,以“处处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创新监管手段,更需以“事事紧抓不放”的政治担当压实各方责任。

当警示教育成为常态、智慧监管全面覆盖、社会监督深度参与,校园食品安全就能从“治已病”转向“防未病”,让祖国的花朵在安全健康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编辑: 吉倩倩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