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亲子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关键就在这四点
小贾聊教育
2024-08-26 20:39:31

在众多育儿书籍中都会提到一个词“亲子关系”,从孩子出生之后这个词就会经常出现在育儿过程。比如,给新生儿做抚触操,是为了培养亲子关系;给宝宝洗澡,是为了拉近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更是为了促进亲子关系。亲子教育在育儿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我们会发现父母与孩子之的关系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融洽”。

这种不“融洽”似乎在孩子1岁半-两岁半时就开始了,这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婴儿小宝宝了,而是进入了儿童时期,父母可以不再像新生儿、婴儿时期那样去照顾孩子了,已经从喂养到养育发生着转变。这时候“育”就会比养更为重要,但是作为家长似乎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又赶上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候就会看到不太“融洽”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孩子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越来越内向,不爱跟父母说话,变得更加安静;一个是越来越不听话,暴躁易怒。改善亲子关系主要在于父母的改变,作为父母应该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交流中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正是因为你不经意的举动,让孩子产生了失落与失望,所以逐渐才会出现变化。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来做呢?

一、孩子需要的是贴心,而不是唠叨。

很多家长有时候会很奇怪,为什么感觉孩子离自己很远呢?也不爱跟自己说话,问什么都不说,只知道“嗯,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早上一位妈妈拉着一个孩子,脚步走得很快,孩子一双迷离的双眼机械地跟在妈妈后面,妈妈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快点走啊,一会儿又要迟到了。”、“早上叫你,你也不起,每天都这样。”、“到了幼儿园记得问老师好啊,不要跟其他小朋友打架。”、“吃饭的时候记得喝点水,不要一吃完饭就跑。”


这样的场景每天早上彼彼皆是,孩子连眼睛都还没有张开呢,耳朵里听到全是来自家长的唠叨。或许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叮嘱,一种关心,但是对于孩子来讲除了带来烦躁之外可能没有其它任何作用。傍晚,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不听话啊。”、“在幼儿园都干吗了?”、“老师都教什么了?”,这是在询问而不是在交流。

家长关心孩子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只是家长想知道的那一两点,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跟孩子交流要说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家长在意的问题,注意观察孩子情绪上的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然后找到原因和孩子一起面对调整。

通过细微的变化来判断孩子的内心情绪,比如孩子说话的语速突然加快,或许是一种不安的表现。

二、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需求,家长要善于领会。

法国教育家狄德罗说过:“孩子如果想反驳你的观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高嗓门。”这是孩子在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这种就属于比较直接的,也有的孩子在表达时会很委婉,或者出现一种前后的矛盾,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家长都需要从孩子的变化中理解孩子想要传递的信息。



一位妈妈对想要跟自己睡觉的女儿说:“你都是大孩子了,应该自己一个人去睡。”然后继续做着自己的事,女儿没有再说话就回自己的房间了,但转过头再去想这件事的时候,就突然发现是不是女儿当时有什么想法或者情绪啊,否则为什么会突然想跟妈妈一起睡呢。家长们总是在这些细节变化上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

当孩子突然变得内向的时候,就是家长们该反省自己的时候,孩子不是内向了而是孤僻了,这是家长造成的原因。当孩子表现出和平时不同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孩子的内心。

了解孩子可以多提问,让孩子多说,但最后不要变成说教,而是多给予鼓励。

三、比起说教,孩子需要更多的真诚的赞赏。

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工作岗位上一定希望得到更多同事和领导的赞赏与表扬,其实,就算是年幼的孩子也同样希望获得欣赏与认可。得到认可是每一个人内心都希望获取的需求,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信心与自信,那么家长们就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赞赏。

现在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孩子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成绩都不会满足,哪怕是孩子有了进不去表扬也是那种敷衍式的表扬,紧接着又是一通叮嘱与教育。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从小就被所有人认为是一个坏孩子,但是只有他的继母说,“拿破仑是家族里最聪明的孩子了。”这位大师从来没有这么感动过,他永远也没有忘记继母将手搭在他肩上的那一刻。



家长们总是怕表扬孩子后,孩子就会变得骄傲,所以总是紧绷着那根弦一刻也不敢放松,最后总是把表扬变成说教,把鼓励变成了打击。孩子需要的是赞赏,真诚的赞赏,不是糊弄与虚假的表扬,再多真诚的欣赏也不会让孩子变得忘乎所以。

试着表扬一下孩子,真诚一点,然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或许他的眼睛会发亮。

四、放下羞涩,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对孩子的爱。

天下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吗?或许有,但那是极少数,更多的父母是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很多有过犯罪的人在接受采访时会说,“之所以自己会变成这样,就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有可能会走向极端,但更多的孩子是变成平庸。

家长们都认为,“我天天上班累得要死,然后紧衣缩食地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为孩子创造一切尽可能优良的物质条件,这还不算爱孩子吗?”这是父母最常见表达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也是最让孩子难以接受或者最不喜欢接受的一种方式,所以孩子会觉得没有得到关爱,而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双方的隔阂会越来越大。

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亲密、跟孩子的交流、触摸孩子的动作这些都是表达爱的方式。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玩会,和善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正确地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让孩子真正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每天和孩子一起散散步,睡觉时说一句晚安,早上起床时摸一摸孩子的头,对孩子表达爱还需要羞涩吗。



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爱更多地是一种害怕,怕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这里面就提到了,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就会让孩子可以变得自信,真诚的赞赏让孩子充满能量。

只要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孩子怎么可能会变得内向呢?又怎么会不爱和父母说话呢?从现在开始尝试去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仔细观察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做一个会爱孩子的家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