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最近,黎巴嫩与以色列的紧张局势再度升温,尤其是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的持续轰炸,不仅波及边境地区,还蔓延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也难逃厄运,许多平民在袭击中丧生,大量难民被迫流离失所。据央视新闻报道,近一年来,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持续袭击导致黎方超过120万人流离失所,近2000人丧生。
▲以色列精准空袭炸毁了黎巴嫩首都的一栋公寓楼
在这一背景下,驻扎在黎巴嫩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联黎部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持续冲突,联黎部队为何“无动于衷”?为什么在局势愈发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驻守,而不撤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联黎部队的任务来源于2006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701号决议。该决议旨在结束当时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并在黎巴嫩南部建立隔离区,防止双方直接接触。根据决议,以色列军队撤回国内,而黎巴嫩真主党则从南部撤离,南部地区只能由黎巴嫩政府军和联黎部队驻守。
联黎部队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该地区的稳定,确保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停火,并防止冲突再次爆发。然而,1701号决议并未完全落实,尤其是真主党并没有彻底撤离黎巴嫩南部,这使得该地区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以色列也时常以防御为由,对黎巴嫩境内的真主党武装进行空袭,双方的冲突从未真正停止。这一局面使得联黎部队的任务变得极为困难,他们虽然驻扎在黎巴嫩南部,但实际上难以有效执行决议所规定的任务。
▲联合国1701号决议
很多人疑惑,面对以色列的空袭和真主党的存在,联黎部队为何不采取行动?答案在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各方同意,二是公正,三是除非出于自卫和履行职责,否则不得使用武力。即便联黎部队遭受攻击,他们也必须保持克制。这意味着,联黎部队的存在更多是为了象征性维持和平,而非直接参与冲突。
事实上,联黎部队的部署不仅要获得黎巴嫩政府的同意,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以色列方面的默认。这种双重同意机制限制了联黎部队的行动自由,尤其是在面临来自双方的冲突时,他们只能通过有限的外交和调解手段来降低冲突风险,无法主动干预军事行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以色列的轰炸中,联黎部队几乎没有进行反击或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
▲爱尔兰联黎部队
黎以冲突的复杂性也让联黎部队陷入了尴尬境地。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对抗源远流长,真主党作为黎巴嫩南部的重要武装力量,不仅在军事上对抗以色列,还在该地区拥有一定的民众基础和政治影响力。而以色列则视真主党为重大安全威胁,尤其是其与伊朗的紧密联系,使得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军事打击愈发频繁。
尽管联合国1701号决议要求真主党撤出黎巴嫩南部,但由于以色列的持续威胁,真主党并未完全遵守该决议。相反,他们选择在黎巴嫩南部的山区和村庄布防,继续保持与以色列对抗的能力。这使得黎巴嫩南部成为了一个军事“灰色地带”,联黎部队、黎巴嫩政府军、真主党武装与以色列军队在此犬牙交错,冲突时有发生。
▲联黎部队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许多人质疑,既然联黎部队无法有效履行其维和使命,为什么还不撤离?答案并不简单。
首先,黎巴嫩政府仍然希望联黎部队继续驻扎。联黎部队不仅承担着维持局部稳定的任务,还在国际社会中为黎巴嫩争取到了道义上的支持。黎巴嫩政府认为,尽管联黎部队的实际行动能力有限,但其象征性存在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以色列的进攻,并为黎巴嫩争取更多的外交筹码。
其次,联黎部队的存在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联合国安理会每年都会对联黎部队的任务授权进行延长,最近一次的授权延长至2025年。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并未放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黎以冲突的希望。尽管现实中联黎部队的作用受到局限,但撤出这一地区可能会导致局势更加不可控,尤其是使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处境尴尬的联黎部队
最后,联黎部队的存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利益链条。维和部队的部署不仅涉及到各国的军事和外交利益,还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联合国每年为联黎部队提供超过6亿美元的资金,这不仅维持了部队的日常运作,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大量资金。一旦联黎部队撤出,不仅当地的经济状况可能恶化,甚至在全球维和体系中也会引发连锁反应。
总的来看,黎巴嫩局势的持续动荡不仅是中东局势的缩影,也反映了联合国在处理复杂地区冲突中的局限性。正如中东问题专家李伟建所指出的那样,黎以冲突以及整个中东的“打打停停”局面可能还将持续。以色列希望通过暴力确保其在中东的“绝对安全”,而黎巴嫩真主党则希望通过游击战与以色列对抗。这种局面使得1701号决议成为了一个“有瑕疵的解决方案”,而联合国维和部队则在这种困境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