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越的潞简王陵
北京有个定陵,墓主人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与两位皇后,它不但是一座帝王陵墓,而且是我国第一座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声名远扬。而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有座潞简王陵,埋葬着万历皇帝唯一的袍弟朱翊镠及次妃赵氏,因其仿照定陵而建,多处逾越规制,被誉为“中原定陵。”
潞简王陵,头枕凤凰山,脚登老龙潭,左手揣着金灯寺,右手托着峙儿山,地理位置极佳,风景秀美迷人。抬头望去,潞简王陵比万历皇帝的定陵还大了许多,主要建筑布局与建筑风格与万历皇帝的定陵基本相同,整体建筑用材除极少数砖木外,绝大多数是青石和白石,虽为藩王之墓,实则帝陵风范。有古人赞曰:“古殿空山裹,名玉有旧茔。秦陵和汉寝,不及此幽情。”潞简王陵,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墓主人朱翊镠(1568~1614年),四岁时被册封为潞王,二十一岁封藩于卫辉府(今新乡卫辉),被当时的朝臣称为“诸藩之首”,万历皇帝称其为“诸藩观瞻”。朱翊镠死后,谥号“简”,故又称“潞简王”。
整个潞简王陵,由神道、潞简王墓、次妃赵氏墓三大区域构成。神道,长约二百米,东西两侧相对排列石像生十六对,其中石兽十四对,石文吏及控马官各一对,有一些石兽形象从未在历代石刻及各种艺术作品中出现过,至今不知是何种动物。这些石像生,雕刻精美,神情生动,是明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装点了陵园肃穆庄严的氛围。潞简王墓和次妃赵氏墓相距一百多米,坐北朝南,并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为历代帝王陵寝建筑所罕见。潞简王墓区在东侧,由三个院落构成,自“维岳降灵”石坊至棱恩门为第一院落,棱恩门北至享殿基台构成第二院落,享殿基台后面的石坊明楼至“宝城”为第三院落,在三层院落之间、东西横向有内城墙二道相隔。主要建筑有牌坊、大殿、拜台、“宝城”、墓碑等。圆立式的“宝城”在第三个院落的墓碑和五供后面,内有石阶可登临宝顶,下面即为地宫,由甬道、前室、左右配室和后室五部分组成,全部为青条石筑成的拱券式无梁殿建筑,潞简王的棺椁安放于后殿。次妃赵氏墓在西侧,其陵寝形制与潞简王陵相似。次妃赵氏,是潞简王的第二个妃子,比潞简王小两岁,却比潞简王早死十三年。在墓室前的享殿遗址上立有一座赵妃汉白玉雕像,旁边的石碑上刻有万历皇帝封赵氏为次妃的圣旨:“推恩追禄,赵氏系圣母恩赐随封之国。”与潞简王墓相比,次妃赵氏墓的建筑工艺更加精良,宝城与地宫更加高大,而且有些建筑是潞简王墓中所没有的,如殉葬的两丫环墓、梳妆台等,让次妃赵氏主仆三人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聚,可见潞简王对次妃赵氏用情之深。
在明朝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皇室成员陵墓严格划分为三六九等,皇帝的帝陵当然是最高标准,然后是皇后、亲王,照此类推。亲王或大臣超越规制,都是重罪,尤其是使用皇帝的规格是要领杀头之罪的。而潞简王却不管这些,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天规”:
整个陵区占地约四百亩,基本上是《明会典》规定的藩王陵墓规模的四倍,在明代藩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墓园内的牌坊、陛石、白玉栏杆、华表等全为高浮雕龙图,到底雕刻了多少条龙,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龙是皇权的标志,藩王是不能享受的。
朱元璋的明孝陵和朱棣的明长陵都只列狮、麟、象、驼、獬、马六种石兽,潞简王一口气给自己陵寝的神道两旁设了十六对石人、石兽,其中的控马官石兽,连万历皇帝的陵寝都没有用过,不但有违明朝的规制,也是秦汉以来历代帝王陵寝镇墓瑞兽的大集中。
潞简王墓,地宫石门的门钉用了九路,即纵九横九计八十一颗,此为中国封建社会门户装饰中的最高规格,应该是皇帝的专利。
由于对次妃赵氏宠爱有加,潞简王按照皇后的制式单独为其修建一座陵园,这在历代帝王陵寝里绝无仅有。
潞简王之所以肆意妄为,僭越规制也平安无事,主要有生母孝定太后李氏撑腰,并得到了袍兄万历皇帝的许可。
明穆宗朱载垕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次子早逝,只有三子朱翊钧与四子朱翊镠在世,这两个皇子的生母都是孝定太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年),坐了六年龙椅的明穆宗朱载垕去逝,年仅十一岁的朱翊钧(万历皇帝)登基,朝政之事多被李太后把持。当政的李太后对两个儿子都很好,在一次年轻的万历皇帝酒后失德之后,李太后想要废掉朱翊钧改立朱翊镠,可见朱翊镠也深受李太后的喜爱。
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十一岁的朱翊镠不得不前往封地卫辉就藩。因为明朝藩王到了就藩的年纪后,就必须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封地是由朝廷指派,藩王不能自己挑选,而且到了地方之后不准随意出入封地。李太后见朱翊镠远去,十分不舍,泪流满面,于是派她的贴身丫环赵氏随身照顾。由于赵氏是太后钦赐,有一定特殊地位,加上赵氏生性温柔,聪明大度,深得潞简王的敬重和宠爱。赵氏随潞简王前往封地后,果然没有辜负李太后的信任,对当地百姓非常宽厚,对潞简王的不当言行多次进行劝阻,以至于潞简王在封地的名声不好,赵氏的口碑极佳。潞简王对李太后也是一往情深,他到卫辉的第一年就命令修建望京楼,想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远在京城、日日思夜想的母亲。不幸的是,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李太后在北京去世。潞简王站在望京楼上,遥祭母亲,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亲儿子却不能前往祭拜,悲痛欲绝,自此一病不起,三个月后,年仅四十六岁的潞简王追随他的母亲而去,可见他们母子之间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万历皇帝只有一个袍弟朱翊镠,他对这个弟弟异常溺爱。朱翊镠自小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养成了一副纨绔性子,万历皇帝对他总是纵容和怂恿。朱翊镠大婚的时候,万历皇帝对其大加赏赐,花费金千两、银十万两、珍珠等数千颗。然而大明礼法规定:亲王成亲,金不得超过五十两,银不得超过四百两,珍珠不得超过十两。相比之下,朱翊镠的花费可谓是天文数字;到了就藩的时候,万历皇帝破例让朱翊镠自己挑选地点,朱翊镠最后择选了离京城较近、民物蕃盛的河南卫辉;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仅三十一岁的赵氏不幸得病身亡,朱翊镠悲痛之余,上书请封赵氏为次妃,对这些不合规矩的请求,万历皇帝竟然允许;朱翊镠死后,万历皇帝几乎将自己的定陵复制到了潞简王陵。
《战国策•秦策三》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归顺。”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关系及应有的道德规范,万历皇帝和朱翊镠完美地演绎了“兄友弟恭”。他们之间,全是感情,没有私心、猜忌和算计,兄长对弟弟关爱、照顾,给以充分信任;弟弟对兄长尊敬、顺从,没有非分之想。联想到古代皇权社会,皇帝高高在上、大权在握,一些皇子为争夺皇位势如水火,常常充满了杀戮和背叛,这种戏码在历史上不断上演。而万历皇帝和朱翊镠兄弟二人,没有套路,相互成就,就这一点而言,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吗?
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潞简王陵几处高大巍峨的木结构建筑已毁,墓室内大量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潞简王和次妃赵氏曾经的恩宠情爱也消弥在风月中,但现存的明代建筑及大量的石雕和碑碣仍蔚为状观。而今,经过修复和重建,潞简王陵已成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佳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寝。它以独特的旖旎风光、雄伟的古代建筑、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扑朔迷离的神奇传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