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传统村落开发考验守护智慧
中国经济网
2024-11-11 10:07:55

作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传统村落见证着地域变迁,蕴含浓厚乡愁与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价值最丰富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为文旅融合创新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近些年,不少传统村落走红出圈,既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民俗文化体验,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然而,个别地方放着大好文化资源不用,盲目拆古建新,一窝蜂地建设小吃一条街,把传统村落搞得“千村一面”,偏离了保护传承的应有之义。有的地方片面看重文化符号,比如认为建了马头墙就是徽派建筑,致使“假风貌”泛滥;有的地方商业植入过于生硬,售卖的商品与本地缺乏关联,弄丢了自身的独特魅力。

过度商业化、同质化,让“文化”成了噱头,折射出开发者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做法看似降低了开发难度,实则是对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与伤害,也很难带给游客良好体验,不利于形成口碑。

守护好、发展好传统村落,还是应注重系统规划,多些善于发现的眼光。在制定保护利用方案时,不仅要将传统建筑、文化遗迹纳入其中,也应涵盖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民俗民风等,增强规划的整体性。注重集结各方智慧,特别要重视当地居民意见,避免与当地文化、居民生活脱节。

深挖传统村落资源不必过分追求“大而全”“新奇特”。有时一棵古树、一个街角,就可能蕴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值得做细做精做深。与其陷入打造景区景点、创造经济效益的单一模式,不妨转变思路,把“小而美”的特色做成吸睛也吸金的IP,于细微处守护乡土文化的根与魂。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