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韩江能得诺奖未必是爆冷,也未必是女性主义的胜利
王丁强
2024-10-12 17:39:48

先祝贺韩江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当大家都在期待残雪或者多和田叶子能够得奖时,韩江的杀出重围实在是显得有点出人意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韩江得奖成为既定事实时,韩江的风评却并不像前几届诺奖得主那么好。质疑韩江名不符实,甚至怀疑诺贝尔文学奖堕落了的人大有人在。

但韩江得奖真的是大爆冷吗?或许未必。

图片

要理解韩江为什么能被这么多人轻视,就有必要了解韩江的作品在国内的译介情况。

其实相比于前两任诺奖得主福瑟和古尔纳,韩江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低。

由于这几年国内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趣,以关注女性在当代处境为主题的韩女文学得到了很多的翻译引进机会,而韩江的一系列作品也因此从2021年起陆续在国内出版。

在这其中知名度和传播度最广的是韩江的代表作《素食者》

图片

就某豆标记的人数来看,《素食者》总计有4.9w人读过,这个数据在图书领域实际上已经相当不错了。可以说相比于其他的冷门作家,韩江成功搭上了韩女文学的快车,因此在获得诺奖之前就有了一定的读者受众。

也正是因为读过《素食者》的人不少,所以目前有关韩江水平的讨论大都是基于《素食者》展开的。

有些读者觉得《素食者》水平在线,得诺奖完全没有问题。也有读者觉得《素食者》虽好,但距离诺奖作品还是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距。

不过更为激烈的争议是围绕着《素食者》的主题展开的。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韩江之所以被引进,与韩女文学以及女性主义在国内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也正是因此,大部分读者对《素食者》的理解都无法避开女性主义这四个字。

图片

客观上来讲,《素食者》的确是一本以女性视角为主的小说,韩江讲述了一位女性因为不愿意吃肉而遭到丈夫、父母指责的故事,她们为了逼迫她吃肉采取了各种方式,但主人公到最后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汲取生存所必须的养分。

可以说,这本小说的确揭露了女性在父权制家庭传统以及社会观念影响下的自我束缚,以及女性为了争取真正自由而付出的代价。

图片

也正是因此,女性主义者觉得韩江能够得奖证明了女性的处境能够被看见,认为韩江得奖是女性主义的胜利。而男性主义者则认为韩江的作品除了构造和迎合政治正确的内容之外毫无任何价值,诺奖之所以颁给她只是因为西方的评委要迎合身份政治的大潮流而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这也就导致对于韩江真实水平的分析完全让位于双方的博弈,一方因为她是女性而无条件地吹捧韩江的好,另一方又因为韩江是女性而无脑地强调韩江的坏。

图片

图片

其实客观来讲,大部分人对诺奖作品本身就缺乏了解,他们也不清楚诺奖本身的评判标准。每年诺奖颁布之时,大部分人也不过是跟着热搜上的几个名字追逐潮流。所以当突然出现了有一位很多人都读过的诺奖得主时,这种争议是必然会出现的。

但就《素食者》的整体水平而言,我认为这本书确实离诺奖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就我个人阅读过的几位诺奖得主的作品来看,我认为诺奖更为关注的是小说叙述手法、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作品的内容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深度、民族特色。

图片

像略萨描述的是秘鲁的残酷现实,莱辛关注的是二战后英国社会的思想动荡,川端康成的作品具有大和民族独特的美学特点,这些都是他们能够获得诺奖的关键所在。

但韩江的《素食者》相比起来既缺乏民族特点,在叙事手法上也没有什么创新之处,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切入点的局限性,这本书并不具备“历史深度”

这就导致《素食者》虽然斩获了布克奖,使韩江成为了首位亚洲布克奖得主,但也还不够格让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说到这里,对于韩江的争议也就可以理解了。国内热度最高,读者最高的《素食者》确实有自身的缺陷,读过的读者不买账也是情有可原。

图片

但韩江得奖真的是因为《素食者》吗?或许未必。

值得注意的是,诺奖给韩江的颁奖词是“以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其实这段颁奖词和《素食者》的主题说实话没有多大关系,无论是“历史创伤”,还是“生命的脆弱”都没有在这本书中体现出来。

相比起来,韩江的另一部作品《少年来了》则更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少年来了》是韩江继《素食者》之后第二本在西方文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这部作品以韩国近代的光州事件为背景,描述了身处历史漩涡中的人们的境遇。

图片

光州事件其实是是韩国近代一段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历史,在韩国的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像《出租车司机》《辩护人》《第五共和国》中都有“光州事件”的影子。

光州事件之所以在韩国这么重要,是因为它在韩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这起事件爆发的起因就是因为民众希望能够推翻全斗焕的军事政权,建立一个通过投票选举出来的民主政权。但民众的抗议游行遭到了全斗焕的残忍镇压,为了惩戒示威,全斗焕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来让民众们闭嘴。

据韩国自己给出的数据,在光州事件中共有207人死亡,超过3000人受伤或者失踪

图片

这些血淋淋的数字虽然没能推翻全斗焕的统治,但却成为了韩国人民心中无法忘却的记忆,极大地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从而为后来全斗焕政权的垮台埋下了种子。

韩江作为出生于光州的70后作家,她的青春期恰好是在光州事件的阴影下度过的。因此,韩江选择以光州事件为背景,写下了《少年来了》。而这部作品,正好切合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历史创伤”与“人类生命的脆弱”。

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诺奖之所以颁给韩江,是因为《少年来了》而不是《素食者》

但遗憾的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少年来了》的中译本,仅有台译本,而台译本的评分高达9.1分,足足比《素食者》的中译本高出1.1分,这大概也能从侧面说明《少年来了》的水准或许远在《素食者》之上。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韩江得诺奖不算爆冷,因为她真正的代表作大部分读者可能都没读过,国内对她的讨论完全基于《素食者》等一系列作品,而完全忽略了让她斩获诺贝尔奖的《少年来了》,这种讨论本身就有所偏颇,不够公允。

而这也从侧面证明韩江能够得奖也许靠的是硬实力,而非女性主义的政治正确。

实际上关注女性处境本就是女性作家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单纯从性别视角出发去评判女作家的水平,那则成了一种误解。

图片

像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她本人及其作品也常常被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

然而莱辛本人却拒绝接受女性主义者这一称呼,她认为自己关注的是全体人类的精神处境,希望实现的所有人类的解放,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男性、女性都是参与并被包含其中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将其作品解读为女性主义经典著作,实际上是对她作品的狭隘理解。

同样,即便是韩江的《素食者》也并不是单纯地描述女性的处境。《素食者》通过塑造了一位迷茫的“姐夫”形象,旁敲侧击地透露出个人的迷茫不分性别,所有人实际上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都只是被社会既有的秩序和传统推着走。从这一点上来看,任何完全基于性别的论述都是不够准确的。

我们当然要看到女性主义,但不能只看到女性主义。所以韩江的得奖未必是女性主义的胜利,而是文学的胜利。



来源:被描述者

 文:尘字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