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为青年健康成长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4-09-13 16:05:39

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高达10.92亿,网络普及率为77.5%。我们早已完全置身于一个互联网技术空前发展、不断革新和全面覆盖的时代。然而,青年一代在享受网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还极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和网络思潮的侵蚀。因此,面对日益突出的网络风险,我们必须守好网络安全阵地,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

一、青年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

从学习方式上来看,网络改变了以往单一和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盘活了各类教育资源。俯拾皆是的网络信息为青年群体大开“求知求是”的方便之门。广大青年可以根据需求,在网络上轻松获取到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此外,兼顾学习和社交属性的综合性“学习社区”在青年群体中广受好评。以B站为例,2023年该平台月活跃用户数量达3.41亿,日活跃用户突破1亿;泛知识内容占总播放量的45%,科学科普播放量较之前增长200%。人文素养高、付费意识强、创作和表达能力强,成为“网生一代”的显著特点。

从文化体验上来看,网络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广大青年的文化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边吃饭边看直播或网剧,已经成为青年人较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国风古韵、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知识科普等各种直播或视频解说,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知名UP主“小约翰可汗”每周更新“硬核狠人”和“奇葩小国”系列短视频,自创了一套亚文化“通辽语言符号系统”,为全国各地青年学生了解世界历史文化起到了普及、启蒙和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从网络参与上来看,青年学生不仅成为网络空间的参与者,而且还是重要的创作者。一方面,实时更新的网络新闻动态激发了他们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为他们表达“个人所享有的形式的主观自由”搭建了有效载体,他们会自发地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表达,对普遍事务独有的判断、意见和建议,青年学生日益成为网络舆论场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另一方面,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多元化发展机遇。从近年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网络赛事可以看到,许多青年学生对综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个人技能有着很高的热情。由他们创作的视频、音频、动漫、网络文学等网络创新作品也屡屡出圈,深受网民好评。

二、不良网络文化和思潮带来巨大挑战

从网络话语上来看,青年群体徜徉于社交网络时经常会受到“圈层化”“泛娱乐化”等趋势的影响。各种“网络热梗”代替了司空见惯的常规叙事词汇;碎片化、快餐化的接收信息习惯代替了系统的、全面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的表达方式代替了合乎逻辑的传统叙事风格。“发疯文学”“加密聊天方式”等形式在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但却常常让思政工作者摸不着头脑,使他们难以跟得上大学生“话语狂欢”的节奏。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制造了一条难以逾越的信息鸿沟。

从社会心理上来看,青年人出现思想道德的颓唐和理想信念的迷失,主要是从面对挫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或“破罐破摔”开始的。不少青年缺乏正确看待复杂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一经挫折或心理焦虑后,就开始陷入对生老病死、善恶贫富、吉凶祸福等现象的困惑当中,进而在网络上寻找精神层面的寄托,痴迷于用星座、塔罗牌、MBTI、八字等“网络玄学”,以此作为自己内心所遵从的指导思想。从而屈服于现实世界的苦难、迷惑于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迷恋于虚幻世界中的解脱、排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网络迷信”的俘虏。

从意识形态上来看,美西方国家长期利用网络向我们输入歪理邪说和消极腐朽思想,企图改变青年一代的“认知域”,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目的。一是任意“岁月史书”,故意抓住我们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探索中由于经验不足发生的个别错误,对革命领袖、英雄和烈士进行丑化和诋毁。二是故意制造新闻热点“带偏节奏”,蛊惑和诱导青年产生共情,进而滋生不满情绪,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三是通过网络输入各种文化垃圾,用暴力血腥、淫秽色情、恐怖诡异、敏感猎奇等题材和极端个人主义观点来拉拢腐蚀青年,逐步瓦解他们的三观和伦理道德观念。当青年需要独自面对复杂多元的网络环境时,常常高估了个人政治敏感度、信息鉴别和认知能力,以至于无法察觉到陷阱,很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三、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凝心铸魂。要帮助青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帮助他们用克制冷静的头脑看待理想与现实、主义和问题、小我和大我等方面的困惑,帮助他们不再局限于满足个人享受的感官层次,而是努力提升“内在”的精神境界,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更加饱满的幸福感。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在前面开路。要推动中国青年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使他们能够站稳人民立场,争当先锋分子;敢于自找苦吃,淬炼过硬本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坚持胸怀天下,扛起时代重任。

做好调查研究,助力青年发展。要心系广大青年,全面了解青年的最新动态和活动规律,要随时知道青年活跃在什么网络社交平台、常去什么地方、和什么人接触,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需要什么,思想心理工作要随时跟上。要充分预估青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遇到青年的问题要“拎得清”,不要“撇得清”,在事关青年急难愁盼的问题上永远等不得、缓不得,不仅要为他们留出“发牢骚”的宽容空间,还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牢骚,努力为青年人排忧解难。要创新青年工作方式,努力与青年打成一片,不能单纯倡导奉献精神“画大饼”,也不能在青年正常工作时“乱折腾”,尊重青年的个性差异,杜绝把青年推到“普罗克鲁斯忒斯之床”上衡量。

发挥群团作用,紧密团结青年。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发挥好联系青年的纽带作用,“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和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理论传播形式,变理论灌输为启发引导,帮助青年打破信息茧房,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要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以“青马工程”为抓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及时介入各类争议话题,解答青年相关问题和疑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改进叙事话语方式,主动设置议题,运用“0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创作更多优秀网络文化精品,不断争取“铁粉”“金粉”,建立良好的互联网规则和秩序,护航互联网健康发展。

整治不良文化,守好网络阵地。坚守青年人精神世界的“上甘岭阵地”,需要形成多方合力。清朗、稳定、有序的网络空间是全体青年的共同利益,也是教育、宣传、网信、公安等系统的共同期盼。要加强对错误思潮的分析研判,既要及时揭露批判其蛊惑人心的邪恶本质,同时也要避免这些负面信息“倒灌”。要加强网络巡查执法,加大对邪典等不良文化的打击力度,在生产制作和传播流通环节彻底遏制不良文化传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研究,将青年学生的科学与无神论教育和校园反邪教工作当成常态性工作,帮助青年群体远离“网络迷信”。要按照《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整治网络非法传教乱象,限制宗教神学思想在互联网上蔓延。(作者:彭慧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楚承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22ZSZ065。)

编辑: 刘梦珂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