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读《论语》一百七十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沈莉红
2024-11-07 10:44:45
 #创作挑战赛六期#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第十五篇:论语·卫灵公篇 

【本篇引语】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评析】承接上一章,大道真理人人都懂,却没几个人能按照道理去做。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断完善自己,有错则改,无则加勉。知错能改者为君子,文过饰非者为小人。

孔子认为人的过错是无法掩盖的,应该改错而不是掩盖错误。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孔子说我真实幸运啊,有了一点错误,大家就都知道了。只有小人才会掩盖自己的错误。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小人对待自己的过错就一定会找借口加以掩饰。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君子也不会去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去改正错误,改了,人们就更加仰慕他。

孔子认为人无法避免犯错误,但有了错误就应该及时改正。《学而》和《子罕》两篇都有孔子关于“过,则勿惮改”的记载。孔子认为一个修行君子的人,应该庄重而不固执,要用忠信来知道自己的修为,任何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过错就应该马上去改正。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就是搞不懂也不去执行。“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孔子感叹道,我没见过发现自己有错就能自我批评的人。

孔子认为学习可以让自己少犯错误。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从政者应该宽容部下小的过错。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领导人更应该有担当,“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尧曰》篇中引用周武王的话来说英明的国君应该勇于承担责任:“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

过而不改”这句话的重点是“过”。“改过”就是改正过失或错误,这是儒家很看重的一种道德修养。

人犯错误并不可耻,犯了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错误,可耻的是明知正在犯错误却不想改正。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勇敢地否定了自己,就是勇敢地重新开始,从而能够战胜自己。这就是儒家说“知耻而后勇(《中庸》)”的原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有过错,差别在于对待过错的态度,在于能否正视错误并改正错误。有的人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反对他人指出错误;有的人虽然认识到了过错,但却原谅了自己犯错误;而有的人则是能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孔子这句话是提醒弟子要及时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