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凤凰古城
因沈从文的缘故知道了凤凰古城,因喜欢先生笔下的文字,让我有了渴望古城芳容的愿望。甲辰立冬不久,和老伴摒弃一切杂念琐事,乘高铁直抵,要亲手揭开凤凰古城的盖头,一睹芳容。
凤凰古城,旧称镇筸(竿)城,位于湘西,占地面积约10平方千米,由苗、汉、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巷弄,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及众多民居等古建筑,无不透着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中国西南现存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现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白天,蓝天白云,游人如织,穿梭在古街旧巷参观赏景。夜幕落下,灯光闪烁,古城朦朦胧胧,优雅而神秘,犹含羞少女披上了一袭薄薄的纱衣。此时,浮躁的心是体会不到古城之美的,只有以一颗宁静的心沉浸其中,才能触摸到古城那古老而神秘的灵魂,才能感受到沈从文先生笔下所营造的美丽意境。
有多少人是慕沈从文先生名而来,参观先生故居就成了必修之课,我自然也在其列。当怀着虔诚踏进先生故居时,我有种朝圣的感觉。就是这样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宅院却走出一位誉满世界的作家,获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和拥戴。先生笔下的文字清新隽秀,洁净幽静。读时犹如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能为你解脱迷茫困惑,能治愈你受伤烦躁的心,能引领你走出困境囧地。从先生的文字中看不到血腥恐怖,尔虞我诈,凶残暴力,只有安居乐业,心向良善,扶危济困的基层民众。看着那张斑驳破旧的书桌,我仿佛看到先生仍在为我们勾画理想中的伊甸园。
出来故居走在先生曾走过的青石板路上,能感受到先生少年时的玩耍喜乐,能体会到先生笔下旧时的古城容貌。来到虹桥,面貌虽然全非,但仍可以按照先生文中描写的情景,寻找寄父(干爹)经营的“腾回生堂”位置。眼前浮现出先生寄父那张黄脸,精瘦干练,能行医、占卜、还是练家子的形象来。走在古城古朴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先生书中摘录的名言警句,每当看到一副都仿佛给我注入一针清凉剂。
在拜谒先生墓的路上巧遇“一瓢饮”,这是先生表侄黄永玉,在82年陪先生回来,在此饮水,后由黄永玉题词纪念。使我想起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到先生墓地,虽早有耳闻,但亲眼目睹简陋的仍令我诧异。遵先生遗愿,一部分骨灰撒入沱江,一部分骨灰埋在一块天然五彩玛瑙巨石下。没有棺椁墓冢,不附带任何世俗头衔和颂辞,摒弃了一切认为的浮华和雕饰。先生的肉体和灵魂完全融入进了故乡的青山绿水之中。
先生墓地选在城外,前面是静静流淌的沱江,后面是幽静葱翠的山林,与众多民国大佬的崖岩题字为临,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五彩石正面刻着先生的文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刻有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此联句尾四字是:“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旁边立着表侄、中国著名美术家黄永玉的题字“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先生夫人张兆和去世后骨灰与先生和葬在此。为先生献上小小的花圈,深深鞠上一躬,泪就不由地噙满眼眶。先生您心系家乡百姓,卧看沱江变换,怎能不让我思念。
偏僻而又狭小的凤凰古城,不了解则已,一了解则是诧异。小小的凤凰古城可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英雄倍出,武有将军,文有学究,个个誉满华下,令人敬仰。有兼济天下、大慈善家的民国总理熊稀辉(1869-1937);有抗英名将、为国捐躯的总兵统帅郑国鸿(1777-1841);有一门两将军、抗击贼寇的将帅陈南斗、(1886-1931),陈范(1909-1943);有英勇善战、钦差、贵州提督的田心恕(1836-1877);有贵州提督、虎父无犬子的沈宏福(1837-1868,沈从文爷爷);有号称湘西王、爱国人士的陈渠珍(1882-1952);有画坛奇才、全才的黄永玉(1924-1923)等一众为民请命,报效国家的豪杰侠士。
沱江静静地流淌,水面泛舟,游船穿梭。古老虹桥似彩虹横卧,风、雨、雪、雾仿古四桥(黄永玉设计、捐资),造型各异,是换装苗服少男少女摄影打卡的首选。江边小巧古朴的吊脚楼伫立河岸,一道道风雨斑驳的古城墙昭示几许沧桑。踏着最古老的石板长街,穿过一条条弄堂,品尝着沁人心脾的镇竿姜糖、老爹猕猴桃干……
忽然想起黄永玉说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很像描写的就是凤凰古城。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