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 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国中部地区涵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个省份,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7%,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近年来,中部六省在城乡融合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绩,但按照城乡融合的要义,中部地区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城乡文化融合不充分、城乡生态融合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部地区缩小城乡差距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紧迫任务。
推动中部地区城乡融合,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立足中部地区实际,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破解城乡融合难题。
把中部城乡融合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思考和推动。中部能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部崛起的进展与成效,而推动新时代中部崛起,又要与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因此,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定要把中部放到整个国家版图中定位思考,切实贯彻"两个加强"。近年来,中部六省积极对接区域重大战略,"融圈进群"成效明显。但总体看,中部还要解决在对接其他重大区域重大战略中战略定位不清晰、比较优势不聚焦、差异化发展意识不强,以及枢纽作用发挥不够、战略谋划不足等问题。要针对性加以解决。
推动中部地区城乡融合重中之重是加快中部地区发展。2005年至2020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5倍,增速快于全国同期水平。(见表1)但2020年以来的几年,中部生产总值增速有所放缓,2023年中部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2020年有所下降。(见表2)加快中部发展,增强中部经济实力,是解决中部城乡融合发展的治本之策。加快发展,靠创新驱动,为此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创新能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4%,中部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第一的湖北省只有2.32%,最低的山西只有1.07%。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推动中部地区城乡融合要更加重视中部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中部的山西省,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高度依赖第二产业。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五省,虽已实现从"二三一"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型,但第三产业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见表3)无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中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推动中部城乡融合要突出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县城是城乡间的重要过渡地带,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重要连接点,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遵循城市演化规律和县城发展规律,通过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域集聚,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要将就业质量、创业机会、居住环境、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等关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诸多要素,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考量和目标任务。
推动中部地区城乡融合要深化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通。 只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才能使得城乡经济发展拥有平等的机会,才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利用职业教育提升其技能水平,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市场化流转,确保农民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推动中部地区城乡融合要坚持城乡发展一体规划一体推进。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202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