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岳坤峰)5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举行了以“桂子传薪·剧绘风云”为主题的沉浸式展演活动。旨在通过创新课堂形式,打造沉浸式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学生成“主演”,老师变“编导”,课堂成了精彩的“剧场”。学生们呈现历史剧“很专业”。从发型到着装,从道具到台词,学生们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依然还沉浸在“历史剧”中。大二学生刘荣恩说,从剧本的创作、修改,到“历史人物”的呈现,虽然很辛苦但乐在其中。他认为,通过这样沉浸式的课堂,不但了解了历史,而且思想得到了升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历史剧,以时间为主线,以教材为范本,聚焦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关键人物,由教师指导,学生编剧,小组合作演绎,呈现沉浸式思政课堂。《辛亥革命》《五四风雷》《中共一大》《西安事变》《小岗村的抉择》等被“搬上”课堂。“陈延年”“恽代英”“闻一多”“严宏昌”等革命烈士或改革先锋也穿越时空,与学生“面对面”。
为了打造沉浸式课堂,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贾俊英花费了不少功夫。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有意义的课堂变得有意思,她通过情境沉浸、角色体验、探究学习等多元形式,让“纲要”课堂变成“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创新课,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价值共振,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堂。贾俊英表示,告别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沉浸式思政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创新了思政课教学形式,增强了学生们的体验感。在展示中,把知识深化、角色融入和历史体验集于一体,让思政课有“戏”更有“料”。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表示,学院开展多种思政课程活动,但坚持思政课教学内容为王,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形式,构建“沉浸体验—深度思考—行动转化”的教育闭环,注重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