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10月30日:多云间阴天,偏东风 3 级,10~21℃。
下附原文:
河南博爱:怀姜丰收 农民增收
“霜降一过,咱这就拉开了出姜‘大幕’,今年咱的生姜亩产超过了6000斤,迎来了大丰收!”10月26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下期城村,种植户张茂林正带着工人们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出姜。
2024年10月26日,博爱县鸿昌街道下期城村茂林合作社组织工人开始出姜。
除了种植户,该村还成立了生姜种植合作社,进入收获季,姜农们正忙着拔姜、抖姜、削姜杆,经过阳光的照射,刚挖出来的生姜味道浓郁,色泽鲜亮,品质极佳,还没采挖就已被订购了。
博爱县有着悠久的种姜历史,历史上该县属古怀庆府,因此该县的生姜又被称为“怀姜”。这里土壤肥沃,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水量充沛,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怀姜生长,其产出的生姜质地紧密、丝细色黄、味辣鲜香、久煮不绵,营养成分高,药用价值高,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又称“贡姜”。
“咱的怀姜品质好,需隔茬种植,不能连年种,价格比外地生姜略高,目前市场价每斤10元左右,每亩地能收入6万元左右。”张茂林高兴地说。
除了鸿昌街道下期城村,该县清化镇、磨头镇、月山镇上庄村等也是怀姜的主要种植地。
10月23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蔡庄红卫家庭农场,村民在收获生姜。
该县月山镇上庄村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并扶持生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目前该村生姜种植面积50余亩,带动种植户30余户,实现了产业兴村。该村还积极探索生产经营新模式,通过与河南省中医院合作,建设中药采摘园,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推动生姜产业从传统种植业向特色加工业转变,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10月23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柳庄村小布丁家庭农场,纪检监察干部向村民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当前,该县收获的生姜一部分贮存在姜窖里,经过30天的“圆头期”,20天的“木质化”,让淀粉沉淀、皮质变厚,回芽,再大量上市,有的将发往广东、杭州等南方城市的药饮、中药材企业。
另外一部分将用于深加工,依托怀姜种植,该县深加工企业研发出了怀姜糖膏、怀姜茶、姜酱、姜粉、姜饮品等产品40余种,形成了一条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姜产业链。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姜产业链电商发展,且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全县90%以上的深加工产品通过电商销售,淘宝等全网销售怀姜糖膏的店铺有3000多家,90%以上来自该县,怀姜丰收带动了全县农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下附原文:
“柏山缸、期城姜、七方姑娘不用相……”
这首博爱县民谣里的“期城姜”指的是焦作市博爱县鸿昌街道下期城村的生姜,该村有着1000多年的生姜种植历史。近年来,怀姜种植与加工被列为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每年霜降一过,就来开了下期城村收姜的帷幕。在收获现场,姜农们忙着拔姜、抖姜、削姜杆,经过阳光的照射,刚挖出来的生姜味道浓郁,色泽鲜亮,田野里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下期城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委员张河水说:“今年生姜种植过程经历了有利天气,再加上栽种、覆膜、施肥等多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喜获丰收,品质较好,吸引了各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
“今年我种的生姜亩产在6000至8000斤,当前市场价每斤8至10元不等,每亩地收入6万元左右。”说起今年的收成,生姜种植户张茂林乐得合不拢嘴。
下期城村因地制宜,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壮大,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生姜种植,让生姜这一特色农产品招牌更加靓丽。下一步,将采取公司加合作社的模式,进一步提高生姜种植规模,达到产业化、标准化要求,尽最大可能实现增产增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大河网
总监制:李艳红
策 划:陈爱民
监 制:刘 肖
主 编:刘梦梦
责 编:吉文静
校 对:李 洋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