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民联网核心特征是“人”的链接——数字时代的民众福祉(一百七十)
王洪涛数字化视点
2024-09-15 05:20:00
        民联网表面上看是在做事,做的很细、很全、很便民利民,各个部门都能在民联网上找到自己的胳膊腿儿,也可以把自己家开发的应用链接进来,方便群众使用。
        书记信箱和问政栏目是群众有事给支书写信,解决个别人的个别问题;通知公告是公布上级政策布置具体工作,解决公开行政的问题;农技课堂解决农民群众生产需求,也还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货架(集市)电商是农村产品、农副特产、农资周边等涉农生产生活物资贸易交流通道;本地生活是依托基层组织和群众生活的物理地理位置与环境,开展数字化购销对接的系列工具;随手拍是解决群众性环境与环卫治理,政风行风监督等现实需求的即时性办公前端;红黑榜、评议评选是开展基层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再造的数字化实用性工具。
         这些功能,从表象上看确实是一个一个的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及商贸流通的数字化工具,与比较流行的“数字乡村”定义或另一常见的“数字政府”表述表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很多人把这两种事物混为一谈,甚至有些做民联网建设运营好多年的朋友也分不清楚,在介绍民联网数字孪生平台时,往往简单的介绍自己就是“数字施政+电子商务”,这是对民联网定位和功能过于简单化的片面认识,对民联网“人”的孪生认识和理解不足,最后势必会陷入部门主义僵局,会落入如同其它条线应用开发一样的传统困局,造成叠床造屋、层层加码、推卸责任等尴尬后果。以前多次讲过这个问题,一个有机的整体绝对不是条线部门或者工作项目的简单叠加,片面强调分条线部门一项一项任务抓工作落实,就很可能会带来基层的重复劳动和弄虚作假。
        乡村振兴也好,高质量发展也好,县乡一体化发展也好,基层的工作必须以“人”为主体,而不能简单的把人当成治理和服务的对象。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目的是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美幸福,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通过分解为各个条线的工作而逐项解决、逐级落实、逐条实现,而不能简单的把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工作自身作为所要追求的目标,千万不能倒置工作手段和工作目标的关系,把内容当目的,而忘记掉自己工作的本质所在。
       以“人”为主体,就是要把民联网建设的核心放到基层社会单元的自我组织和自主运行上,要实现每个基层单元的全量居民参与,发挥基层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完成基层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全面深入精准整合;全量居民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新聚合,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和有力的社会进步群众性推进力量,降低社会经济运营成本,减少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客观存在的摩擦力与潜在风险;数字化基层自组织平台,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各条线的垂直管理与服务机制,实现条线服务质量的社会监督,进而提高全社会整体运作效率。
      做好民联网,关键在于尽快转变观念,优化服务意识,把基层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出来。

        更多“王县长聊振兴”之打造数字孪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观点,在顶端新闻搜索“王洪涛数字化视点”,共同打造民联网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