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14个“谁”最适合为石固代言?都看看!
长葛融媒
2024-10-13 18:40:25

石固镇位于我市西南13公里处,是古葛天氏部落领地,取流经镇区石梁河之“石”字,隐居并葬于此的东汉史学家班固之“固”字,得名“石固”。

 

自秦代郡县制起,无论长葛县名如何变更,除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六年(1733—1741)曾设“石梁县”外,石固一直隶属长葛。1985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至今。

 

石固镇文化底蕴丰厚、工业经济发达、商贸市场繁荣、农业基础稳固,有7000多年历史的“石固遗址”,有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除了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不胜数……

 

这些“代言人”哪个最能代表你心中的石固镇?成为石固镇最闪亮的“一张名片”?今天!举手表决!用投票来说明吧!

 

石固遗址


图片

 

石固遗址在石固镇岗河村的台地上,面积为27324平方米,包括居住遗迹和墓葬。

 

石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共存的人类聚落遗址,是人称乐神的葛天氏之墟。石固遗址的发现为豫中仰韶文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同时对研究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发展,及社会发展阶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固遗址是1972年冬由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后由许昌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和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等单位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研究所安志敏先生也亲临现场考察,并对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器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7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全面的钻探和发掘,此次发掘面积共计2145平方米,发现裴李岗和仰韶文化的房基7处、灰坑282个、墓葬96座,出土了石、陶、骨、蚌、铜等器物11800余件,其中以裴李岗文化遗存最丰富,典型器物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铲、石镰、管形骨器、圜底壶、平底壶、假圈足壶、三足壶、三足钵、三足鼎、附加堆纹和坑点纹的三足钵、敛口钵、折肩壶、角把罐。石固遗址中仰韶文化遗存最上边的一、二期堆积内涵特殊,系中原地区首次发现。

 

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

图片

 

革命战争年代,石固诸多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在白色恐怖下建立了原许昌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涌现出一批坚贞不屈的革命工作者。1925年10月,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在王若飞的亲自领导下,由禹州人郭安宇在长葛石固南寨龙王庙台小学内的一栋小楼上成立了。

 

图片

 

据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小楼准确的建筑时间现在还没有考证出来,估计距今已100年。由于相隔时间长,加之当时环境非常恶劣,党支部活动时间比较短,除了这座小楼外,其他革命遗物尚需寻找、挖掘、整理、保护。

 

这栋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小楼于2010年被市政府增补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成立及活动期间,这栋房屋曾作为支部办公用房,后由学校使用,现保存基本完好;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为研究许昌早期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白乐宫

图片

 

白乐宫位于石固镇朝阳村西侧、暖泉河北岸,系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墓祠所在地。清康熙五十四年长葛知县刘大观立“唐少傅白居易故里”碑于此。1987年,长葛县人民政府公布白乐宫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乐宫现存有白乐天墓和墓顶白宫祠。白乐天墓冢高5米、周长60米。白宫祠室阔三间,内有白居易红袍玉带画像。墓冢西约百米处有白居易生前所住白云楼遗迹,宫南有白宫出资修建的暖泉河“白宫桥”及其率众所挖的长约80米、宽约60米的“白潭”(池塘)。桥为便民过河之需,潭为蓄水浇地所用,均给当地人带来了实惠,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

 

古黄楝树

图片

 

古黄楝树长于石固镇祥符梁村西南,高30多米,树围3米左右,树冠罩地近1亩,黄楝雌雄异株,此树为雌树。据推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87年,长葛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这棵黄楝树被狂风刮断后,所剩枝干又发芽抽枝,生长依然旺盛。关于这棵树,还有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动人故事。

 

明洪武年间,山西大量移民外迁,出行前都到洪洞县一棵大槐树下集合。据传,迁往石固一带的移民离开大槐树后,历经长途跋涉,来到祥符梁一棵高大的黄楝树下。带队的官员联想起大槐树,就嘱咐移民:“我们来时是在大槐树下集中的,来到这里就用这棵黄楝树作为联系点,从今以后,我就住在这里,大家分开后有什么事就到这里来找我……”

 

后来,这位尽心尽职的官员病逝了,消息传出后,移民们纷纷从各地赶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他葬在了黄楝树南30米处。

 

山西当铺


图片
图片

 

山西当铺位于南寨东街村,清代建筑,现存正房两间五层,坐东朝西,前有廊,硬山式建筑,灰瓦铺顶。北边三间两层砖楼因年久失修,现仅存东侧三间。该当铺对研究本地区风俗及建筑提供了参考资料。2006年被公布为长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会馆

图片

 

石固山西会馆,位于长葛市石固镇北寨西街村南大街西侧,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现仅存会馆主堂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建筑,前有廊。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局部瓦件脱落。2006年被长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固坟台——班固墓

 

固坟台就是班固墓,位于石固镇。“石固”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流经镇域的石梁河的“石”字和班固的“固”字,以表达当地人民对班固的怀念。

 

据部分老同志回忆,国务院曾于1962年下文,要求调查班固墓事宜(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内至今还未发现其他地方有班固墓的说法),文件称“河南省长葛县西南有个固坟台”。当时固坟台包括墓葬占地200平方米,可惜在1958年平整土地时被平掉了,现在固坟台周围散落的汉代砖瓦随处可见,可以想象当时此地的建筑物是有一定规模的。

 

固坟台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班固与现在的石固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又为何葬于石固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石固寺

图片

 

石固寺位于北寨东街村,敬奉的是释迦牟尼。寺殿面阔三间,殿门上写有“大雄宝殿”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石固寺始建于东汉中叶,有过多次重修。民国十九年《长葛县志》记载:“石固寺在县西南四十八里,明万历六年叶银重修”。寺内碑记重修两次:一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相邻州县捐资重修。二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2006年春,村民牛启涛、李成信、李美英等倡议捐款,重修大雄宝殿,使其恢复原貌,并把散落的石碑重新维修,立于寺中。

 

西杨庄遗址

图片
图片

 

西杨庄遗址位于石固镇北寨西街村,发现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从断崖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陶器残片及汉代砖瓦残片等。1984年被长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周边为村庄民居,附近有石固遗址、合寨李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合寨李遗址

图片
图片

 

合寨李遗址,位于石固镇合寨李村南,在村西南小洪河北岸的一处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四周均为农田,断崖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鼎、罐、钵等陶器残片及汉代的砖瓦残块等。1994年被长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中王庙古建筑


图片
图片

 

中王庙古建筑,位于石固镇中岳店村。中王庙大殿为清代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硬山式建筑,灰瓦铺顶,殿内梁架保存完好。院内保存有多块明、清石碑及3尊石雕像,一副完整木质銮驾,均具有较高价值。2001年被长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曾大褂住宅

图片

 

曾大褂住宅是清代建筑,位于石固镇南寨东街,为硬山式建筑,该宅院建筑布局轮廓相对较为完整,有清代中晚期典型中原地区砖木结构阁楼民居风格,为研究清代民居提供了实物资料。2006年6月被长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舞狮表演:始创于清末

图片

 

石固镇的狮舞远近闻名,并因狮舞已形成传统并广泛开展而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石固镇狮舞始创于清末,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把现代歌舞的特点融入其中,使这一民间舞蹈艺术日臻完美。它着重运用技巧,表现狮子威武的神态,常与武术、杂技动作相糅合,表演高难动作。狮子舞以铜器、鞭炮、火綂伴舞,统一指挥、统一节拍,声势浩大,激越振奋,深受群众喜爱,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肘阁

图片

 

肘阁流行并活跃于中岳店村,起源于清末时的中岳店舞狮会,肘阁是在舞狮会以后出现的。无论是在许昌市文化艺术节上,还是在我市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高人一等”的石固镇中岳店村肘阁代表队的风采总能让观众为之喝彩。

 

肘阁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通俗讲就是一成年人用肘将儿童高高举起,儿童则装扮成传统戏曲或神话中的人物,巧妙地束绑在成人举起的铁架上,配合造型、杂技来表演的舞蹈,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

 

2012年5月,石固肘阁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村里只有在春节才会集中起来扭肘阁。

 

投票:“谁”最适合为石固代言,投票表决吧!

 

全媒体记者/张雨晴
版式/李耀杰 审校/三一 终审/赵凤丽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