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用升级大单品对抗缩量时代!
农资与市场官微
2024-10-05 19:03:36

无论什么行业,缩量时代都不可避免,但一定不会“团灭”。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出清”阶段,会“死”一批,然后幸存者收割市场。

这也是内卷的逻辑 :淘汰一批,留下一批。

那么,幸存的是哪些企业呢?一定是双线作战的企业。一方面,能够积极内卷,给竞品极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能够打开行业天花板,收获高价值用户群。

短期看,内卷似乎是主流,但从长期来看,最后获胜的一定是向上走、能够打开行业天花板的企业。

与其“卷死”,不如用升级型大单品,打开行业天花板。

“换挡”首解缩量难题

以快消品行业为例,2013 年,是快消品缩量元年。当然,那时不叫缩量,叫销量下滑。大家认为下滑不正常,很快会回归增长。

但 2014 年、2015 年,持续的下滑让不少经历了持续增长的从业者手足无措。

于是,加大促销,甚至降价,这是本能反应。再不行就换人、加压,这也算正常操作。但换人解决不了问题,换经销商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没有根本性解决措施。

2014 年,笔者提出了“主流换挡”的概念。因为缩量是正常的,只能通过产品升级、换挡来解决。

什么是主流?销量最大的产品叫主流产品。

什么是换挡?就是“换主菜”。一桌大餐,要把原来最厉害的当家菜换掉,否则这桌菜还是不受客人欢迎。

2016 年起,一批曾经埋伏的产品爆发成为行业大单品,比如汤达人 ;一批企业发现大单品苗头,比如莫斯利安、安慕希、纯甄 ;一些行业开启高端升级之路,如茅台引领的白酒高端化;一些行业迎来了持续的升级,如啤酒价格带从 3 元到 5 元到 8 元 ;还有一些行业迎来了整体升级,如瓶装水价格带从 1 元整体升级为 2 元。

这批换挡大单品打开了众多行业的新天花板,缩量问题看似被暂时解决了。但事实上,不是缩量问题被解决了,而是新增长模式代替了增量模式,用增长代替增量,用有价值的增长代替数量的增长。

增量时代,依然是落幕了!

新主流带大单品打开行业天花板

近几年,由于 2016 年那次的换挡大单品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不能再发挥增长带动作用,于是,缩量问题再次显露。

好了伤疤忘了痛,痛了以为是新伤疤。实际上,缩量问题没变,解决思路也没变,还是要回到主流换挡的转型逻辑。因此,从 2023年开始,笔者反复提一个新概念 :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

与主流换挡概念相比,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更具体,更容易转化为操作层面,已经有一批决策层感受到了这个概念的好处。

打开行业天花板,能够为所有企业带来增长空间。而强调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概念的目的,就是要意识到打开行业天花板的重要意义。

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是两个概念的融合,一个是新主流价格带,另一个是大单品。

2017 年,笔者首次提出价格带的概念。与很多人的“价格越低,销量越大”的认知相反,产品销量围绕主流价格带呈正态分布,主流价格带,就是销量最大的价格带。

比如,目前瓶装水的主流价格带是 2 元,销量最大,而 1 元价格带的瓶装水渐渐边缘化了,3—4 元价格带的销量也远低于 2 元价格带。

因此,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也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做高端,因为高端无量,对改变缩量困境意义不大,而是围绕主流价格带逐步升级。

产品升级要在行业产生影响力,必须在新主流价格带抢占先机。特别是要用新主流价格带打开行业天花板。

第一,要从现有产品开始,在所有主流价格带上布局。

按照三个层面理论,企业应该有三个层面的产品,一是实现现有销量的产品(第一增长曲线);二是支持未来销量的产品(第二增长曲线);三是种子产品(未来增长曲线)。未来大单品按照下列顺序涌现 :种子产品→未来主流产品→现有主流产品。

产品在各个价格带的布局,就如同种子产品,先撒下种子,哪些种子能发芽?要先试试,而且试的时间还要足够长。汤达人和东方树叶都是布局 8—10 年才爆发的大单品。

主流价格带,就是现在行业销量最大的价格带。比如,啤酒的原主流价格带是 6—8 元,增量最快的新主流价格带是 8—10 元,增速最快的价格带是 10—12 元。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价格带布局。

在缩量情况下,8—10 元价格带的增长,能够解决行业增长问题。而 10—12 元在基数不高的情况下的快速增长,又为更新的主流价格带打下了基础。

第二,新主流价格带要做出大单品。

没有大单品的结构只有象征性意义。回过头来看内卷激烈的行业,无一不是缺乏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没有向上提升的力量,就只有向下内卷。

进入新时代后,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以后没有百亿级大单品了。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有误,不少行业也出现了百亿级单品。只要中国主流价格带升级没有结束,就一定有诞生新大单品的空间,而且互联网时代有自动创造“头条”的能力,使注意力资源向头部自动集中,更有利于创造新的大单品。

三大条件催生大单品

没有大单品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没有大单品领航,其他产品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大单品的价值,相当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关键的是,大单品是营销的着力点、营销的抓手。

而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的推出,需要满足三大条件 :一是超前研发与前期渠道蛰伏;二是举公司之力的品牌传播;三是渠道以新大单品作为增量抓手盘活全渠道。

先谈超前研发与渠道蛰伏。

汤达人 2008 年推向市场,2016 年火爆;东方树叶推出 10 年,2022 年大火。都是符合这两个关键词的。

超前研发,能形成新品种子,但种子能不能发芽?不知道。这意味着销量不大,但还要持续推,这就很难平衡了。

超前研发和渠道蛰伏应该如何坚持?笔者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市场仍有推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的价格空间。

中国大单品的升级空间仍然没有结束,甚至说正处于黄金时期。前不久笔者与一位快消品头部大佬聊天,我们的共同观点是,中国未来主流价格带会超过欧美,现在还低于欧美。因此,中国主流价格带还有广阔的升级空间,要敢于在新价格带布局。

第二,超前研发不是赌,而是试错。

新主流价格带比较好确定,但大单品是什么比较难确定。超前研发,才有更大的试错空间。当竞品的大单品成功后,虽然可以模仿,但毕竟竞品确立了“正宗”地位。

第三,渠道蛰伏是核心。

既然要超前研发,就意味着投入市场时,价格有点高,市场不一定能接受。在一个以销量反向肯定产品的时代,销量小,就意味着产品失败,就意味着渠道会放弃。

怎么解决渠道蛰伏问题?新主流价格带产品,一定不能全面铺货,要铺向特定的终端。不搞“铺货率”考核,但一定要考核“铺准率”,即符合条件的终端铺货率。在没有销量的时候,让超前研发的产品活下来,才有未来的新主流价格带大单品。

第四,要能发现大单品的苗头。

老实说,这个有很大难度,笔者也不知道如何判断。因为长期蛰伏,一朝蹿红,这是常态。在此之前,很难预测。

行业缺乏带动力,缺少打开天花板的大单品,这是缩量时代困难的主要原因。缩量时代仍未结束,但在新主流价格带仍有推出大单品的机会。

因此,面对缩量困境,不要抱怨,不能期待缩量会回转,而应该聚焦新大单品上,像2016 年那样,用新大单品为行业解困。

真正的国民大单品时代还没有到来,谁能断定你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分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