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个容易妥协的母亲,是给孩子立规矩的最大"绊脚石”
歌颂
2024-09-10 11:07:26

古时候,不仅有孟母三迁,还有孟母看到孩子不学习,逃课,然后把正在织的布,都剪了。孟母说:“读书就像织布,中途剪了,就前功尽弃,要重头来了。”

让孩子读书,完成作业,听老师的话,去学一门技能,这都是合理的要求,逼一把,孩子一定行。

母亲容易妥协,孩子肆意妄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母亲育儿,和子女出色与否,是有因果关系的。很多母亲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存在侥幸心理,等子女长大了,他们会慢慢改变的。

一句“他还是个孩子”,似乎是母亲心软无数次的理由。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规律,被牢牢抓住,让母亲不得不心软。

等孩子长大之后,母亲才发现,一切都改变不过来了,太晚了。

不忍心不给手机,只会让孩子失控。

很多家庭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制定关于电子产品管理的规矩。

比方说,等孩子做完作业,可以玩手机十分钟。

孩子呢,为了玩手机,快速完成作业。后来慢慢演变成“我先玩手机,一定完成作业”。再后来,孩子把玩手机,当成了理所当然,否则就威胁母亲“不给手机,我就不做作业”。

暑假里,母亲一狠心,把手机从家里拿走,去上班了。但是孩子因此哭闹,或者哭诉一番。母亲想一想,别人家的孩子不都这样,就让他看看手机吧。

拿到手机的孩子,自控力越来越糟糕。可以深更半夜都打游戏,可以忘记吃饭,忘记作业,不想去上课。

就像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的:“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自控力,而是父母没有坚持,难以狠下心来说不。”

不忍心作业太多,只会让孩子厌学。

孩子到了初中,作业开始变多。

到了夜里十一点,孩子的作业还是没有写完,于是母亲怀疑作业太多。

母亲反复唠叨:“那么多作业,不知道是什么学校,也是不是和政策相违背。”一番唠叨之后,孩子似乎找到了知己,开始抗拒作业。

通常,孩子作业写到很晚,要么是学业水平太差,导致速度很慢;要么是很磨叽,坐等到某个点,就可以睡觉。

习惯了逃避作业的孩子,成绩肯定要往后掉。

不忍心被老师批评,只会让孩子嚣张。

总有一些母亲,心疼孩子,然后对着老师咆哮,摆出泼妇的姿态。

孩子犯错了,母亲不认为孩子错了,而是老师管教方法不对,或者老师评判有问题。

母亲站在孩子这一面,反驳老师。那么老师在孩子面前是没有威严的。孩子以后上学,有恃无恐。孩子想“怕啥,老师都怕妈妈呢”。

不忍心被同伴欺负,只会让孩子孤立。

“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和玩伴有冲突,肯定是双方的错,而母亲却护短,认为自家孩子对了,是别人家的孩子错了。

母亲长期护短,会让别人的孩子反感,从而母亲的孩子被孤立,以后要打开社交局面是很难的。

不忍心让子女干体力活,只会让孩子偷懒。

在农村,很多孩子要割稻子、插秧、挑水、放羊等。但是在城里,孩子啥都不干,做点家务活,都觉得不应该。

事实上,母亲心软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表现:不忍心看孩子跌倒;一直不让孩子独自去上学;要给孩子穿品牌衣服,怕孩子没有面子;见不得孩子一个人睡,还得是母亲陪着......母亲就像守护神一样地存在,却浑然不知,其守护的是一个败家子。

逼孩子成长,是母亲最好的认知。

看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人生没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学期制。”

学校会给孩子放假,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每天都是进行时。

我们总是指望孩子长大了会怎样,孩子自己会意识到什么,无疑是自欺欺人。真的别高估了孩子的自控力,别丢掉了“严格”两个字。

“严师出高徒”,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今天仍旧管用。

能够培养出色孩子的母亲,起码会在两个方面狠心。

无理的要求,懂得拒绝。

看一会手机,去游戏厅玩两个小时,索要某样昂贵的玩具,伤害他人的举动,拿钱去潇洒......但凡违背社会道义,成长规矩的事情,母亲应该学会拒绝。

一两次拒绝,孩子会生气;一次次拒绝,孩子会习惯,然后连索求的想法,都会及时遏制。

合理的要求,逼着完成。

古时候,不仅有孟母三迁,还有孟母看到孩子不学习,逃课,然后把正在织的布,都剪了。孟母说:“读书就像织布,中途剪了,就前功尽弃,要重头来了。”

让孩子读书,完成作业,听老师的话,去学一门技能,这都是合理的要求,逼一把,孩子一定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