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翟镇镇圪当头村党支部书记郭会波带领村“两委”从“治理有效”破题,促进乡风文明和谐,推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聚焦强村富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郭会波始终牢记两句话: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田间地头都是办法;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圪当头村曾是典型的“后进村”,基础差、矛盾多、集体收入薄弱。面对一系列问题,郭会波带领圪当头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围绕“4+2”工作,重点做好便民利民、强村富民、群众自治三件事。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核心的一条是让党支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郭会波说。
该村以服务村民为核心,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建成了“一路一馆一中心”,桂花路加宽改造、沿线绿化不断提升;规划建成了夏源小麦馆,集中展示偃师60余年来的小麦发展历程;在乡里中心,便民服务、养老托幼、惠民超市等惠民设施一应俱全。
乡村振兴,治理是关键。郭会波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致力于做好强村富民的事。他常说,要建强村党支部,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定。
圪当头村是远近闻名的针织村,在这里,家家户户都从事针织相关产业,主要生产毛线帽、围巾、手套、棒球帽、夏凉被、床单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我们村里大部分都是从事针织有关的行业。我家做粗布加工已经十年了,从开始的3台机器发展为现在9台机器。村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电商培训、消防安全培训,还为我们小微企业联系金融贷款,有很好的干事创业氛围。”白丽柯说。
为了给群众搭建致富平台,该村在乡里中心开办共富工坊、共享直播间、共富大讲堂,邀请专家团队,围绕电商直播、针织设计等课题,组织各类培训,通过电商直播等模式,解锁“共富密码”,逐渐实现从“家门口、打零工、有钱赚”到“进工坊、拿工资、富一片”的转变,为吸纳、孵化圪当头及周边优秀青年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助力村内针织产品销量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实干破局。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村班子为民办实事的底气也足了。原本的旧房屋和养殖场摇身一变成了游园、健身广场和乡里中心;弱电入地、污水管网铺设和微地型微景观的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圪当头村呈现出“一村一景致,宜业又宜居”的农村新气象,实现了“后进村”的华丽蜕变。
“基层治理需要巧干实干,需要把看不见的东西,变得具体。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接下我们还会持续发力,做好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持续擦亮针织富民产业招牌,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抓好基层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根基,让村民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郭会波说。
编 辑丨薛 喆 审 核丨刘青晓
监 制丨刘龙选 总监制丨姬军鹏
新闻热线:67716487(工作日内拨打)
河南伊洛律师事务所常战峰律师(13015585840)
温馨提示:
版权归偃师区融媒体中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它,浏览发布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