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带一路”VS“自由开放的印太”:印太秩序竞争与东盟的回应 @大外交智库《大译编参》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
2024-08-22 20:15:05

作者:庄司智孝(SHOJI Tomotaka),日本防卫研究所地域研究部亚洲和非洲研究室长,研究领域为以越南为主的中南半岛地区研究以及东南亚的安全保障。

摘要:本文主要比较考察了东南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和美日推进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的回应。东盟从加强地区内的互联互通这一目的出发,积极地接受“一带一路”构想,受中国援助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正在地区内的国家中开展。在对“债务炸弹”(debt bombs)忧虑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马来西亚和缅甸就几个项目和中国进行了协商,中国也以灵活的方式重新进行了评估。最近,“一带一路”在东盟的发展重回轨道。另一方面,东盟对“自由与开放的印太”,特别是对中美之间的对立态势表达了强烈的关切。东盟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愿景,间接否定了美国的倡议。总的来说,东盟通过“一带一路”看到了更坚实的前景,预测中国担当起地区秩序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要词一带一路;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东盟

文源:日语版:庄司 智孝 「『一帯一路』と『自由で開かれたインド太平洋』の間で 地域秩序をめぐる競争とASEAN の対応」『防衛研究所紀要』第22巻第2号(2020年1月)「http://www.nids.mod.go.jp/publication/kiyo/pdf/bulletin_j22_2_3.pdf」

英语版:SHOJI Tomotaka. “’Belt and Road’ v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Competition over Regional Order and ASEAN’s Responses,” Security and Strategy, Vol. 1 (January 2021). Retrieved from http://www.nids.mod.go.jp/english/publication/security/pdf/2021/01/04.pdf

收录:《大译编参》2021年第110期,总第110期,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组创办。

编译:黎开朗,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审校:王雪,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项目组《大译编参》执行副主编,现就读于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再审:顾安琦,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日本同志社大学法学院。




编译精选


一、导言


“一带一路”构想是一个旨在通过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经由中亚到欧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经由东南亚海域和印度洋到地中海),以这一范围的发展为目标的广域经济合作构想。基于此构想,中国主要通过政府所属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从而对地区内各国的基础设施开发提供有力的援助。对此,日美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此构想基于用印度洋和太平洋来连接亚洲和非洲的角度,旨在通过自由贸易和建设基础设施来实现该地区的发展。这一构想同时也为了确保以法制为基础的地区秩序和海洋的自由航行,推进地区内各国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虽然在关于“自由开放的印太”的认识方面,美日之间还有分歧,但在法治和航行自由的重视以及参与地区开发等基本的想法上是一致的。


而对于这两个地区秩序构想而言,不管是地理还是战略上,东南亚都占据着中心地位。那么在这两个地区秩序构想竞争之中,东南亚如何应对?东南亚在印太地区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主要比较东盟认识和应对“一带一路”和“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的方式。在比较时,本文主要从东盟外交政策主要特点之一的“平衡”为线索来进行论述。东盟在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同时,也在南海问题等与中国有关的地区安全问题方面坚定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东盟也没有在中美之间站队,而是寻求平衡。本文从与相关领域的平衡与外交关系视角出发,探讨东盟如何应对两个相互竞争的地区秩序构想。



二、一带一路构想与东盟:旨在强化“东盟互通”


作者首先探讨了“东盟互联互通”(ASEAN Connectivity)的概念。东盟互联互通是2015年建立的“东盟共同体”(ASEAN Community)的一部分,旨在实现一个更具有韧性和互联互通较好的东盟。东盟互联互通是由“物理的”(physical)、“制度的”(institutional)和“人与人”(people to people)之间的连接构成的,并且也是东盟共同体的经济、政治安全保障和社会文化的支柱。2009年10月,互联互通构想在《东盟领导人关于东盟互联互通的声明》(ASEAN Leaders’ Statement on ASEAN Connectivity)中以官方和整体的方式公布。由此声明可以看出,强化互联互通不仅是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的重要一环,同样也能够促进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 ASCC)的建设。此外,该声明还从强化互联互通和对外关系的角度,明确了要积极寻求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国际援助机构的支援。但当时东盟主要强调的是与亚洲开发银行(ADB)等机构进行合作,换言之,在当时对中国的期待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大。


基于2009年的声明,2010年在越南的河内发布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又名河内总体规划)。这一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强化互联互通的方向:建设基础设施(物理的连接)、有效的制度、机制与流程(制度的连接)、促进人员交流(人与人的连接)其中、物理的互联互通是由运输,信息通讯技术(ICT)和能源等三个方面构成的。在运输方面,总体规划认为特别需要推进的是东盟高速公路网络(AHN)和新加坡—昆明铁路(SKRL)。因为缺失的连接(missing link)是这两个项目共同的问题,两个项目都有未开通的部分,而开发这些未开通的道路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在总体规划之中,东盟对道路、铁路、港口给予了重视,并且对从对话国处得到技术和财政上的支持抱有强烈的期待。而在随后的修订版《东盟互联互通2025》(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之中,在维持了原有关于互联互通的三个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五大战略目标:可持续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无缝衔接的物流、良好的规章制度、人员往来。



三、一带一路构想与东盟互联互通的连接、强化互联互通背景下的积极接受


在推进互联互通强化方面,东盟认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放在首位,因为这需要大量资金,所以从域外国家得到积极的援助便成了必要前提。而对于东盟而言,中国的“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有本质上的“联系”。因此,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之后,东盟便立即表达了积极接受的态度。东盟希望能够借由中国的“一带一路”实现自己的计划,并且也加入了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东盟的互相互通与“一带一路”构想相联系的背景之下,东盟各国领导人在与中国双边交往的层次上表达了接受中国援助的积极态度。其中特别积极的当属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拉扎克 (Najib Razak)和柬埔寨首相洪森(Hu Sen)。此外,老挝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首脑也纷纷表达了支持的态度。


作者接着指出了“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发展的三个特征:第一、跨地区的大型铁路建设和港口开发占多数,并且还在同时进行。铁路建设的例子有连接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高速公路、还有各国内部的铁路,如马来西亚的东海岸衔接铁道,港口开发的例子有缅甸的皎漂等。第二、项目的多样性和复合性。除了上述的大型项目以外,还有比较小型的一般道路、发电厂的建设和与铁路和港口配套的经济特区的开发。第三、在东南亚开展的“一带一路”具有偏向性。一带一路并不是在东盟十国之内普遍存在的,而是集中在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这些特定的国家,这也反映出了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与中国友好的关系。但并不是说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样的海洋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完全没有兴趣,这些国家同样也对中国的援助抱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发达国家的新加坡虽然不需要从中国那里得到援助来建设基础设施,但却看到了“一带一路”构想的巨大商机。虽然越南也支持“一带一路”,但却是怀着极为慎重的态度。2014年之后,越南对于中国的政治信赖度有明显的下降,所以也就进一步提升了对于加深与中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方面的警戒。



四、一带一路的战略含意:对中国建设海军基地的猜疑


关于中国经济合作背后隐藏意图的流言蜚语也甚嚣尘上,有人把这一意图解释为中国以建设基础设施的名义来建设各国的港口,利用其专有权来将一部分港口变为中国的海军基地,从而帮助中国海军进行扩张。在东南亚国家担心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可能会受到中国威胁的背景之下,柬埔寨的戈公作为被“猜疑”的对象浮出水面,因为戈公正在建设与“一带一路”项目有关的大规模深水港项目,这使得美国担心会出现该地被挪用为中国海军基地的情况。针对这些猜疑,柬埔寨完全否定,并明确表示让外国军队驻扎在柬埔寨是不符合宪法的。然而,美国的猜忌完全没有被打消。


此处作者对照着“中国海军基地建设猜疑”的形成条件,即:1、作为“一带一路”的一环,受中国资助进行港口建设;2、正在实施开发的该国与中国的两国关系(包括该国政治首脑与中国政府高层的个人关系)十分友好;3、相较经济合理性,融资和开发规模过大;4、该地战略地位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中国海军的全球扩展而言,来重新探讨柬埔寨基地猜疑问题。首先,条件1和2是符合的,就条件3而言,中国在此地直接投资了130亿美元,对于投资戈公和西哈努克市的相接地区来说很难断定经济合理性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条件4,虽然戈公和云壤邻近南海,但却没有面朝南海。在中国试图强化该海域控制的时候,在柬埔寨建设海军基地究竟有没有战略性的必要还有待商榷。此外,如果中国要在柬埔寨建设海军基地的话,其维护费用也会相当高,并且还会引来美国和越南的反对。因此,作者认为目前中国在柬埔寨建设海军基地的可能性并不高。



五、一带一路项目的重新审查和东盟的再适应


受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事件影响,从对“债务炸弹”恐惧的角度出发,东盟各国开始重新审查有关项目的赢利性和返还债务的可能性。这一典型例子便是马来西亚。自2003年引退以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莫哈末 (Mahathir Mohamad)在2018年重新出任首相,声称要清算“负资产”,并开始着手重新审查“一带一路”项目。而重新审查的首要优先事项便是东海岸衔接铁道(ECRL)。在之后围绕东海岸衔接铁道的交涉之中,中国做出了对马来西亚方面有利的让步,以灵活的姿态进行了应对。2019年4月公布的新方案比当初的计划削减了总预算的三分之一,同时还削减了马来西亚政府的债务。同样的,缅甸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以中国与马来西亚和缅甸交涉为背景,当时印尼高速铁路工程的延期和泰国铁路融资交涉陷入僵局等在东南亚开展的“一带一路”项目的问题都被有所放大,重新审视和基于债务返还可能性的再审查和再协商并不意味着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缩小。


事实上,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与中国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盟之中最为顺利的“一带一路”项目当属老挝的铁路建设,老挝方面也乐观地表示其背负的债务并不会变成“炸弹”。在印尼,除了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以外,中国企业还参与了总价值6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推进BBB(Build、Build、Build)政策的菲律宾也表明了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构想的态度。从这些项目的开展来看,作者认为“一带一路”有重回正轨之势。从东盟互联互通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构想在强化东盟与中国关系方面做出了贡献。



六、自由开放的印太与东盟


“自由开放的印太”是由日本提出的,旨在以印度太平洋为媒介提高亚洲和非洲的互联互通,促进地区整体的稳定与繁荣,并且由“建立法律规则”、“追求经济的繁荣”以及“确保地区整体的和平与稳定”这三个支柱构成。安倍首相还在2018年提出了以建设地区基础设施为目的的500亿美元的投资框架。对此,东南亚各国大都表示欢迎,但也能看到些许担忧。比如,新加坡方面就没有表示完全赞同印太战略。同时,美国也一边对日本的想法表示赞同,一边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2018年美国也通过了“更好地利用投资引导开发法案”(Better Utilization of Investments Leading to Development Act,简称BUILD)来帮助各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开发。那么对于美日的举动,东盟的反应如何?东盟基本上从与崛起的中国取得平衡的视角出发,希望美日能够进行积极地干预,也就是说,“一带一路”与“自由开放的印太”进行竞争是东盟试图追求实现大国之间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


但东盟也一直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感到担忧,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美国战略逐渐展示出与中国的对立姿态。虽然东盟在地区安全方面需要美国的力量,但中国目前也已经成了东盟不可或缺的伙伴。因此,如果东盟被美国要求站在美国的那一边,那么其将会陷入无法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困境之中。并且东盟还有把“自由开放的印太”与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QUAD)相联系的倾向。东盟把以四边安全变化为代表的安全合作框架理解为是“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一环,对是否有遏制中国的目的抱有警惕的态度。第二、担心东盟的中心地位和一体性可能会受损。美国比较重视与同盟之间的合作,并没有想让东盟承担中心作用的想法。而且印太这一地理概念还有价值观共享的层面,如果加入印太战略的国家都需要共有战略提出的价值观的话,那么东盟成员国不一定都会加入。面对印度太平洋构想,东盟的应对有三种主要态势。第一、提出自己的独特方案。2018年,印尼提出了“印度太平洋合作战略”,给出了美日与中国之间的第三条路。第二、等待日本和美国根据东盟的反映重新考虑“自由开放的印太”。美日也认识到了东盟方面的慎重态度,2018年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Pompeo)和日本的河野(Kono)外相就强调了“自由开放的印太”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性和东盟中心地位的保障。第三、表明东盟的立场。2018年的东盟外长会议就针对“一带一路”、“印度太平洋”等概念与战略进行了议论。对于印度太平洋,东盟主要是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等方面,回避了从正面探讨美日的倡议。



七、东盟的印度太平洋概念:对美国的回应


2019年美国发布了《印度太平洋战略报告》(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在其中表明了美国印太战略中东盟的重要性,把东盟置于“伙伴”的位置。对此,2019年发布的东盟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则被视为对美国的回应。


东盟印太展望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委婉拒绝了参与遏制中国。东盟认为其在面临大国竞争之时,应该努力创造出“对话与合作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这也表明东盟的态度与美国的零和竞争相反,更强调构建战略信赖和双赢关系。第二、再次明确东盟的中心地位和多边合作框架的重要性。比起美国强调的同盟和伙伴关系,东盟在此再次确认了其始终追求的地区合作的理想方式,即东盟作为大国关系的中心来协调彼此的利害关系。第三、关注经济而不是安全保障。这同时也反映了东盟印太展望的基本路线,即合作而不是对立。作者同时也注意到东盟印太展望的用词比起其他东盟的文件更加的含糊,这也体现了东盟在对待中美问题上敏感的神经。并且,东盟现在的姿态在中美之间是明显的更加“亲中”。在新加坡的东南亚研究所(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的调查问卷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比以前下降了或者下降了非常多”、近七成的人认为“特朗普政权参与亚洲事务的等级是低或非常低”、“不信赖美国是战略合作伙伴和地区安全的提供者”的人总计高达六成。与之相反,虽然有七成人表示应该重视中国的“债务陷阱”,但同时也有七成人认为中国是东南亚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国家。并且有四成以上的人认为中国是最有政治和战略影响力的国家,超过了美国的三成。因此,可以说东盟把中国而不是美国视为能够担任未来地区秩序的大国。




译者评述


东南亚作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和美日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都关注的重点地区,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东盟来说,互联互通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与主要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带一路”恰好构成了供需关系。而东盟对于印太构想的态度则相对来说更为谨慎,更关注印太构想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方面,而不是关注印太构想主要强调的遏制中国的方面。因此,可以说相比较“自由开放的印太”,“一带一路”与东盟的契合度更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解释了为何“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地区会更加的成功。译者发现虽然作者指出了美国与日本的印太构想在如法制和航线自由方面一致,但没有具体阐明到底哪里不同。译者认为主要不同点在于美国的印太构想对抗性强,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的,试图维持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且从地缘政治方面看更像是一个类似“冷战”和远超地区规模的宏大战略设计[1] 。然而,日本的印太构想相比较美国而言对抗性并没有那么强,更着眼于维持或构建一个自由包容的印太地区秩序,试图把中国“规范”和囊括进日本主导的印太秩序之中[2]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东盟一直以来都在追求“中立”的外交政策,试图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保持平衡。然而,虽然如今的中美局势不能等同于新冷战[3],但随着中美两国实力的不断接近,有可能会形成新的两极格局,使得相对弱小的国家根据具体的问题领域需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4]。而这会让东盟的战略空间进一步被压缩,陷入“中美之间选边站”困境的可能性加大。虽然东盟已经在寻求与英、法、意等域外国家的合作来试图规避过度依赖中美所导致的脆弱性[5],但东盟今后如何能在逐渐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维持其中心地位和“平衡”的外交政策将会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注释

[1]曾向红,张少文.从“亚太”到“印太”: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J].当代亚太,2021(03):4-38+167.

[2]Tomohiko Satake & Ryo Sahashi (2021) The Rise of China and Japan’s ‘Vision’ for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30:127, 18-35, DOI: 10.1080/10670564.2020.1766907;孟晓旭.日本“印太构想”及其秩序构建[J].日本学刊,2019(06):24-51.

[3]关于“新冷战“的具体讨论可参照 Yan Xuetong, Bipolar Rivalry in the Early Digital Age,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ume 13, Issue 3, Autumn 2020, Pages 313–341, https://doi.org/10.1093/cjip/poaa007; Thomas J. Christensen (2021).There Will Not Be a New Cold Wa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1-03-24/there-will-not-be-new-cold-war.

[4]Yan Xuetong (2019). Leadership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198-199.

[5]杨悦.东盟对中美竞争的认知与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21(04):42-60.




问题互动


问题1、进入拜登政府时期,东盟还会维持“亲中”的倾向吗?


问题2、自由开放的印太和一带一路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彼此之间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创作挑战赛五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