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富有情趣的中秋习俗
令典文史(郭法章)
2024-09-16 14:00:49


 #甲骨文中秋夜# 

 #创作挑战赛五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我在顶端说中秋节# 

   

 
 
       中秋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也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盛大节日。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传承发展了许许多多多多丰富多彩的中秋节习俗,为中华文明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在中秋节期间,除了前文所述有吃月饼、祭月等习俗外,我国民间各地还有许许多多十分有趣的奇特风俗。


     【吃芋头】过中秋节时,某些地区还有吃芋头的风俗。广东潮汕地区就有一句谚语:“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十五,正是芋头成熟的季节。人们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当地还流传一则民间传说,说是蒙古贵族建立元朝以后,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蒙古人的大举进攻之下,潮州城陷落,百姓惨遭杀害。由于芋头与“胡头”谐音,而且形状酷似人头,人们为了警醒后世,提醒后人不要忘了胡人(胡人:我国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的罪过,以吃芋头来祭奠祖先。吃芋头的风俗历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

     【烧塔】中秋夜烧塔的风俗也与人们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据传,人们相约在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同时起义,后来就演变成今天的烧塔习俗。这种风俗在某些地区十分盛行。一般而言,人们多用碎瓦片堆成高塔,塔的高度从一公尺到三公尺不等。更大一些的塔底座部分用砖块砌成,然后再用瓦片叠砌。塔的顶端预留一个塔口,以备投放燃料之用。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点火引燃木、竹、谷壳等燃料。等到火旺时还要泼松香粉,让火焰更为壮观。有的时候,人们还举行烧塔比赛,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的就是赢家,燃烧不旺盛,或者在燃烧过程瓦塔倒塌的则输掉了比赛。


      【请篮神】篮神又名篮姑,同月神一样,也是民间的一个女神。请篮神时,由女人主持祭祀。一般在屋里选择一个比较黑暗的角落,然后放置一个竹筐,在竹筐外围一件女性的上衣,在竹筐内放一个椰子壳儿,以此代表篮神。在竹筐前放一只矮凳子,然后由女性唱“请篮歌”,又好像是在述说篮神的身世:
       请篮姑,请蓝姑,
       你系佛山人氏女,
       你系省城人氏家,
       家婆严令吞金死,
       丈夫严令早辞阳。

       人们认为,如果篮神降临,竹筐就会向矮凳叩头。这时,围观的人就可以问篮神自己所想的问题,篮神向矮凳叩头来回答问题。

中秋听香

     【听香】在闽南及台湾地区,中秋夜有从无意间听到的声音来预测未来凶吉的习俗,称为“听香”。听香的方法是由听香者在家中所供奉的神像前,点香祷告,表明所欲卜测的事情,如问财运,问子媳,问探丈夫归期等。在请示过出门前行的方向之后,便拈香出门了。凡在路上听到的谈话、歌唱,都可以借此卜测所问之事,就地用杯纹问神是否即此答案,不是的话,继续前行,直到得到神所示可的答案为止。

      上述活动都包含有人与神的关系,表明了人们对中秋的重视。

     【摸秋】摸秋在某些地区又称为“偷瓜送子”,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类似的风俗。摸秋以贵州乡村最为典型。在民间信仰中,月属阴,因此月圆之夜,认为妇女最容易怀孕。于是,一些人在中秋夜晚,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蹑手蹑脚地摸进邻家的菜园,偷摘人家的冬瓜。当然,这里说偷并不算确切,因为摘冬瓜时,要故意弄出响声,好让人家知道。偷来冬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在冬瓜上,再用笔画上小孩子的眉眼,打扮成一个小孩子的模样,当地人称为“瓜娃”。装扮好了,就敲锣打鼓地送到盼子人家,祝他家早生贵子。接受瓜娃的人家要回报月饼,请来人品尝。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中秋习俗,是关于小孩子的,也叫“摸秋”。中秋节夜里,小孩子手拿火炬,结队走到田地里,摘取瓜果和豆类加以识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验庄稼的收成情况,另一方面也教给小孩子有关庄稼的知识,培养他们对栽培植物的兴趣,这实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游戏。

     【树中秋】在广州一些地方,有一种习俗非常有趣,叫做“树中秋”。在中秋节以前,挨家挨户用竹条和彩纸扎成各种各样的花灯,有花鸟鱼虫的,还有新鲜水果的,或者用彩灯排列成“花好月圆”的字样。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把扎好的灯笼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瓦檐上,或者放在高树上。这样便会满城灯火通明,与月亮交相辉映,俗称“树中秋”。


     【骂中秋】中秋节还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叫做“骂中秋”。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好好的过节谁愿意遭人骂呢?可是在广西西林地区,人们过中秋节时一定要找人骂,当地称为“骂中秋”。传说有一个男青年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姑娘所种的甘蔗的人,骂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深深感动,嫁给了这位年轻后生。从此,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他们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赏月之际,用反锁大门、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实等小小的恶作剧,以引起主人痛骂。而恶作剧者往往还要挑选善于骂人的人家,进行挑衅活动。按惯例,骂人者不能使用污言秽语,只能以尖酸刻薄的语言显示其骂人才能。当地风俗认为,中秋节被骂就像傣族的泼水节被水泼一样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


     【夺状元饼】在福建和台湾地区,还流传一种中秋节夺“状元饼”的习俗。状元饼按照旧时科举制度的名称,按广式、潮式、苏式和宁式月饼等进行配套,大大小小共计六十三块月饼。每套月饼里分别包括一块状元饼、榜眼饼、探花饼,八块进士饼、十六块举人饼、三十二块秀才饼,另外还有若干块贡生、童生和白丁饼。在中秋节里,大家欢聚一堂,就此开始“夺状元”的家庭月饼竞赛。比赛的规则是大家轮流掷骰子,根据点的大小决定谁能夺得状元饼。据说,得到状元饼的人来年会好运当头照。


     【中秋唱月】在山东潍坊地区,至今仍保留有中秋唱月、以求丰收的习俗。这一天,家家发酵面粉,做成两层中间夹红枣的圆饼。当晚由家中小儿端着在门口和街上边走边唱:“唱月来,唱月来,来年的日子好过来!”“唱月饼,念月饼,明年是个好年景……”寄托着人们对一年丰收的喜悦,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走月亮

     【走月亮】在苏州一带还保留有走月亮的传统习俗。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妇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成群结队,外出兴游;有的阖家出动,拜访亲友,直到东方发白,月亮消失,人们方尽兴而归。

     【玩兔儿爷】中秋时节,在北京、山东等地,民间有玩兔儿爷的习俗。兔儿爷大的有三尺多高,最小的只有三寸大小,都是粉白的嫩脸,戴着金盔,身披战袍。

       传说很早的时候,月宫里有能治百病的仙药饼,可是月奶奶势利眼,只把仙药饼送给有钱给她上供的财主们,而不顾穷人们的死活。有一个叫任汉的穷人,冒险进了广寒宫,盗取仙药饼。为了帮助任汉,玉兔牺牲自己,剥了自己的皮,让任汉披上变成了兔子而得以脱险。任汉变的兔子将仙药带到了人间,塞在济南七十二个水泉眼里,救了全城穷人。人们为了纪念玉兔和任汉,就供起了兔子王。


       兔子王、兔儿爷,都是民间对月宫里神兔的尊称。为了表现出兔儿爷是月宫里的神兔,不是人间的凡兔,民间艺人在塑造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在“神”字上下功夫。有的着重表现捣仙药的玉兔,就做了两个活动的手(前脚)捧着玉杵,用线一拉,玉兔就能一上一下地捣药。有的着重表现兔儿爷的神力,将兔儿爷做成了身披战袍、戴盔挂甲、手持兵器的神将,怒目而视,威风凛凛。有的为了突出兔儿爷的神威,让麒麟、黑虎给它当坐骑,兔子悠然自得地稳坐其背上,这与现实生活中兔子见了老虎就吓得屁滚尿流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