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李春雷:宜兴紫砂(散文)
李春雷
2024-08-24 17:25:09

关注“春雷纪实”,讲好中国故事!

当年,苏轼常用紫砂壶烹茶。

一壶茶水,或橘黄,或酡红,或翠绿,云雾飘渺,清香拂面,如闻山泉响,若听百鸟喧。微闭双目,心花盛开。茶不醉人,人已自醉矣。

前些天,再次路过宜兴,再次玩味紫砂。

曾作一小文,述其大美。

宜兴紫砂(散文)

李春雷

太湖周边城市,我多曾拜访,独独没有涉足宜兴。

今年五月,应朋友之约,前往这座滨湖小城,参加著名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传记研讨会,正好补缺。

国人饮茶,两千多年矣。而茶器之选用,则始终在寻觅中。直到紫砂器出现,才定睛凝眸。

紫砂壶肇创于宋代,盛行于明朝,尤以宜兴最为炙手。

太湖,宛若一把硕大而温厚的佛掌,庇护江浙。宜兴,便位于佛掌之腕的江苏南部、太湖西岸。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材质,气孔微细、密度超高。紫砂泥又分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上等紫砂泥,自古以来独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一带。秘宝如斯,真是造化垂青、得天独厚。

紫砂壶沏茶,原汁原味,香聚浓郁。《长物志》曰:“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使用日久,壶身色泽愈发幽亮,气韵温雅。人茶养壶,壶养茶人,亦如世人养玉。闻龙《茶笺》云:“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当年,苏东坡常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并赋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佳句。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茶君子,莫不喜爱紫砂。

宜兴紫砂壶,泥质细腻、光泽丰腴、形质新颖、纹饰精妙。艺人所用陶泥,虽然天赋异禀,仍需秘密炮制,皆经过窖藏、淘洗等十数道工序。如此,烧造的成品才能呈现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青、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造型呢,则根据鸟兽瓜果形象塑作,并施以写意丰润的纹饰美化。于是,一壶茶水,或橘黄,或酡红,或翠绿,云雾飘渺,清香拂面,如闻山泉响,若听百鸟喧。微闭双目,心花盛开。茶不醉人,人已自醉矣。

几百年来,历代紫砂工艺大师孜孜不倦,揣摩探究,求变创新,把多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并加入适度金属氧化物着色剂,通过控制窑温和气氛,促使窑变而出的成品五彩缤纷,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

随着时代发展,紫砂不仅仅是日用茶器,也已与江南文化的诗词、书画、弦乐、美食、湖笔等等结为姊妹,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信步宜兴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小巷,矮矮的低檐老屋,一扇扇方方圆圆的小窗,一盏盏明明亮亮的台灯。每扇小窗内,每盏台灯下,都舞动着一双双酱色的泥手。

先前,顾景舟就出生在这里;当下,无数个顾景舟就生活在这里。

一把茶壶,从矿石到泥块,从泥条到壶胚,从壶胚到完形,从完形到精雕,然后经过1100度左右的高温,变质固定。于是,泥巴与炉火,经过慧心巧手的演绎,一组和谐美妙的合唱,完成了。

这是一尊凝固的乐曲,这是一颗时光的珍珠。

这是一个恒久青春的鲜活生命,这是一位慈心微笑的貌美妇人。

壶中乾坤,天地氤氲,静夜围坐,唯有你我。品味生活,品味生命,品评世界,品评历史。于是,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广袤了,更丰盈了。

其实,宜兴,就是佛掌上的一把紫砂壶。

掌上一壶,日月沉浮。天地澄澈,万物皆无。

(发表于《燕赵都市报》2017年7月1日)

如需作者签名,可联系助理18833741298(小吴)或z17737530290(小曾)。微信同号。

长按,加关注

关注春雷纪实

讲好中国故事

往期精选,点击欣赏:

青核桃(散文)

人间仙界(散文)

寻芳习家池(散文)

遗忘的高考(散文)

高占祥其人(散文)

摇曳的无锡(散文)

处女作散文:笑笑饭店

处女作纪实文学:润物细无声

木棉花开(纪实文学)

夜宿棚花村(附创作谈)

真有后来人(纪实文学)

朋友(纪实文学)

我加入中国作协的“内幕”

李春雷作品《县委书记》入选大学教材

李春雷被授予“广元市荣誉市民”称号

李春雷散文《寻芳习家池》入选《大学语文》课本

《木棉花开》进入新中国文学经典丛书


搜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