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是第20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预防出生缺陷,守护生命起点健康。旨在引导适龄人群了解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学习掌握和正确运用防治知识,促进科学健康孕育。
什么是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也就是常说的“先天性畸形”,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
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结构异常(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脊柱裂、肢体缺如)、功能异常(如盲、聋、哑、智力障碍、脑瘫)等。
出生缺陷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
● 遗传因素:父母异常基因遗传或生殖细胞突变都可能引发出生缺陷。既往有不良妊娠史的女性,包括复发性自然流产、死胎、死产、胎儿畸形、智力障碍、出生缺陷等,均与出生缺陷相关。
● 母体营养因素:孕期营养失衡可导致出生缺陷风险增加并影响胎儿各器官系统发育,比如孕期叶酸缺乏是导致神经管缺陷的高危因素、孕期碘缺乏是导致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的高危因素。
● 父母的危险因素:暴露(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弓形虫等病原体)、孕期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不良生活行为(吸烟、酗酒、毒品等),以及不合理用药 (如精神类药物、激素类、抗惊厥类物等),接触毒物(如甲醛、铅、汞、杀虫剂等)以及放射性物质等都会显著增加出生缺陷风险。
● 社会环境因素:研究发现高龄生育(包括父亲)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并且,化学污染、噪音污染或有严重的辐射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
如何有效预防出生缺陷
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还包括三级预防和四个关口(婚前、孕前、孕期和产后)
简单来说,第一级预防是婚前和孕前预防,防止出生缺陷发生;
第二级预防是孕期预防,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第三级预防是出生后预防,及早发现和治疗出生缺陷患儿,避免孩子残疾。
第一级预防
怀孕前,准妈妈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妊娠。提倡适龄生育,有生育二孩、三孩意愿的妇女,特别需要注意生育年龄和生育间隔。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会上升。
准备生育宝宝的准爸爸和准妈妈应该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科学备孕,提前3~6个月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评估高危因素,接受优生咨询指导。针对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要戒烟戒酒,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预防病毒感染;控制慢性疾病,谨慎用药;避免接触高温、放射线以及毒害物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有不良孕产史的妇女尤其要做好再生育咨询。
第二级预防
在孕早期,准妈妈要及时就诊,接受孕期保健指导,筛查危险因素。
孕中期,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准妈妈接受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比如唐氏综合征筛查或者B超体表畸形筛查,发现胎儿异常及时干预。
孕晚期继续保健,严密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第三级预防
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接受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障碍等疾病筛查,促进先天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和减少儿童残疾。
0~6岁儿童应当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患病儿童应及时接受治疗康复,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先天残疾,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
责编|陈紫寅
校对|王 一
审核|郭 金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新华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