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属地责任是个筐?——县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方法(四)
王洪涛数字化视点
2024-09-20 05:20:00

        至上而下的任务分解是强化管理责任,提升管理效率,保证服务效果的基本机制选择,在这样的机制选择前提下,属地责任就成为所有条线管理缺失或漏洞都拿来推卸自身责任的“筐”,只要找不到责任单位,都可以无限制的把问题踢给基层,要求其负担“属地责任”。

        这种选择看似明确责任,实质上却是在推卸责任,无限制的要求基层担负起“属地责任”,容易给条线管理造成推诿扯皮的不良风气,更是直接造成基层巨大的工作压力,更容易滋生形式主义来蒙混过关,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伤害和损失。在遇到打着“属地责任”的旗号发布指令的时候,有必要理直气壮的问一句:“任何问题都是属地责任吗?”
        工作效果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工作安排的成效及合理性,从镜子里看到的是美好、是英俊、是漂亮,既有考核客体自身的原因,比如讲是基层工作做的好;换个方面去看,还得镜子是规规矩矩的镜子,镜子不规矩,再规矩再好的客体效果,照出来也是“哈哈镜”,让工作变了形、走了样。所以遇到问题,除了要求基层单位认真梳理自查整改之外,还是有必要看看自己手中的镜子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果说是镜子出了问题,或者说很多基层单位共同遇见了同样的问题,那就十有八九是“镜子”的问题,需要调整完善镜子,而不是一味的追究基层的属地责任。这就是说,遇见基层工作反映出来的问题,必须先过过脑子,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是政策和指挥问题还是基层落实不力?
        指挥机关有自己的责任和权力,基层机构也有自己的合理授权和独特责任,指挥没问题,工作却没做好,属地自然有责任。如果说政策和指令本身是科学的、完善的、务实的、及时的、精准的,不存在任何问题,那么基层落地过程中因为理解错误、贻误战机、甚或为了自己的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故意曲解或扭曲、延迟工作内容,从而造成问题或损失,自然需要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追究相关层级和人员的应负责任。政策须务实,务实从调研中来,从实事求是的态度中来,从缜密严肃的工作部署中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搞不好管理工作的。
         一个区域出问题,作为属地管理机构,自然难逃责任;但是基层人员相对较少,工作内容相对综合,抓起工作来内耗要低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出现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根子则十有八九在于条线管理的现实问题,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下手,根据问题的解决方式改善现有的工作管理与指挥途径,让基层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属地管理本来没有问题,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一个直接责任方,按照设定的原则和规矩负责具体操作,但是所有的分工又都需要责权利相匹配,不能把属地管理当个筐,遇见啥问题都简单的往“筐”里装。

        更多“王县长聊振兴”之打造数字孪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观点,在顶端新闻搜索“王洪涛数字化视点”,共同打造民联网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