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当选河南省文联主席#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翻译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却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实行。
要说的话有它的宗旨,要做的事有它的主宰。
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事情的宗旨和主宰,才会不被人理解。
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够按我说的做的更是难得和珍贵。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总是不为人所知,被当世埋没。
#解读
这一章和第二十章,都是老子的真情流露。
此时的老子,不再是高高在上、仙风道骨的圣人,而是发出深深的喟叹。喟叹的原因,既有对这个世界深深的关爱,是“慈”;还有对人类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思想愚昧的无奈。
第一句话: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我的话里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不是人们听不懂我所表达的意思,而是他们不能觉悟,不愿追随那无处不在的天道,不愿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而是更想放任自己的感官欲望。第五十三章有一句话,“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和这句话有类似的地方。
实际上在第四十章就已经写到: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所谓的“言有宗,事有君”,意即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有一个主轴,这个主轴就是无所不载、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天地大道。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属于“中士”和“下士”的范畴,因此才难以理解和践行老子所提倡的大道。
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二十章中老子是这样说的:
①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孩,累呵似无所归。
②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③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俗人昭昭,我独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闵闵呵。
④惚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⑤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别人都在熙熙攘攘、兴高采烈的生活,追逐的感官的满足以及带来的精神愉悦;我则孤孤单单,像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一副疲惫的样子,找不到生命的归宿;
别人拥有了很多外在的物质的幸福,我则什么都没有。
别人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十分精明;我则是昏昏沉沉,混混沌沌;
恍恍惚惚像大海一样宽广,放眼望去没有尽头。别人都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有所作为;只有我冥顽不化,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通过上面的三组对比,似乎是在自我检讨,但实则是在表露自己的立场和心志。
他们都在追逐外在的物质和快乐,只有我坚守大道,矢志不移,无怨无悔。
由此可知,所谓的“累呵似无所归”、“我独遗”、“我独遗”、“惷惷呵、昏呵、闵闵呵”、“顽以鄙”,其实都是老子自我选择的结果,因为他选择了“贵食母”,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里,必将“被褐而怀玉”。
同样的感慨存在于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路上遇见了许多隐士,但都对他的行为不以为然,这个时候,孔子感叹了这样一句话: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意思是:鸟和兽,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跑,又怎能在一起呢?我不是他们那一类人,但是谁和我一样呢?天下有正道,无论在怎么孤单和艰难,我都不会改变我的心志。
同样的感概也存在于屈原。
涉江中写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我不能改变我的心志来屈从于世俗,必将充满忧虑且难得重用……我将坚持我的道路而毫不动摇,必将终身处于黑暗和穷困之中。
玄鸟凤凰,纷纷离开了;反而是燕子、麻雀、乌鸦、喜鹊,这些鼠目寸光的鸟类,却在朝堂上搭窝建巢。
名贵的香草,死在了莽荒之地;朝堂上被腥膻之气笼罩,反而使芬芳无法靠近。
黑白颠倒,生不逢时,满怀忠信,却惆怅失意,想要离开,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由此可见,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屈子,虽然他们的身份和政治立场不同,思想、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但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却是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