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避坑|中介绝不会告诉你的 10 个合同陷阱
**
留学是人生中的重要选择,为了顺利踏上海外求学之路,许多学生和家长会选择留学中介协助申请。然而,看似专业可靠的留学中介,其提供的合同中却可能暗藏陷阱。这些陷阱往往是中介为了自身利益设置,若不仔细甄别,很容易陷入被动,甚至损失惨重。下面就为大家揭露中介绝不会告诉你的 10 个合同陷阱,帮助你在留学申请时避开风险。
陷阱一:虚假宣传承诺暗藏文字游戏
不少中介在宣传时信誓旦旦地承诺 “保录名校”“100% 成功申请”,但在合同中却用模糊的语言偷换概念。例如,将 “保录” 定义为只要递交申请就算完成服务,至于是否真正被录取则避而不谈。有些合同会注明 “若未被录取,退还部分服务费”,但对于 “部分” 具体是多少,却没有明确说明,后续可能仅退还极少比例费用,让学生和家长有苦难言。
陷阱二:服务内容表述模糊不清
合同中对中介提供的服务内容描述笼统,没有具体的服务标准和细节。像 “协助准备申请材料”,但不明确说明具体要准备哪些材料,以及中介负责到何种程度。是简单提供清单,还是帮忙审核、修改?没有清晰界定,导致实际服务过程中,中介可能敷衍了事,学生却难以追责。
陷阱三:费用条款暗藏增收项目
除了显眼的基础服务费,合同中可能隐藏着各种额外收费项目。比如在申请过程中,以 “学校特殊要求”“加急处理” 等理由,要求学生支付高额的附加费用。还有些中介会在合同里设置 “材料翻译费”“文书润色费” 等,这些费用在签约时不明确告知具体金额,后期随意定价,让学生的留学成本大幅增加。
陷阱四:退费条件严苛复杂
中介的退费条款往往对自身极为有利,对学生却十分苛刻。不仅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还规定了漫长的退费周期。例如,要求学生提供难以获取的证明材料,以证明是中介的失误导致申请失败才予以退费。即便符合退费条件,也可能要等上数月甚至半年才能拿到退款,期间还可能遭遇中介的拖延和推诿。
陷阱五:转介服务责任推诿
部分中介在合同中会写入转介条款,将学生的申请转交给其他机构处理。但对于转介机构的资质、服务质量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责任承担,却没有明确约定。一旦转介过程中出现申请延误、材料丢失等问题,中介和转介机构可能相互扯皮,学生找不到负责主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陷阱六:隐私条款漏洞风险大
在收集学生个人信息时,中介合同的隐私条款可能存在重大漏洞。没有明确说明信息的使用范围、保存期限以及如何防止信息泄露。有些不良中介甚至会将学生信息出售给第三方机构,导致学生遭受骚扰电话、垃圾邮件的困扰,严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陷阱七:合同期限与服务脱节
合同规定的服务期限与实际留学申请周期不匹配,可能导致服务中断。比如合同期限过短,而留学申请过程漫长,在关键阶段中介以合同到期为由,要求学生续签合同并支付额外费用。或者服务期限内,中介未能完成承诺的服务内容,却不承担相应责任。
陷阱八:霸王条款限制学生权利
合同中可能存在一些霸王条款,单方面限制学生的权利。例如,规定学生不得自行联系申请学校,否则视为违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这种条款剥夺了学生自主沟通的权利,也让中介在服务过程中更加肆意妄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中介的安排。
陷阱九:文书原创性缺乏保障
对于留学申请至关重要的文书材料,合同中对其原创性没有明确的保障措施。有些中介为了节省成本,会使用模板化文书,甚至抄袭他人作品。一旦被学校发现,学生的申请不仅会被拒绝,还可能影响未来的留学之路。而合同中却没有对中介在文书创作方面的责任进行严格约束。
陷阱十: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模糊
合同中关于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的条款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约定发生纠纷时适用哪国法律、在哪个法院起诉。这使得学生在与中介产生矛盾时,维权难度大大增加。中介可能利用这种模糊性,逃避法律责任,让学生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
在选择留学中介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研读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于不明确的内容及时向中介询问清楚,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不要被中介的花言巧语迷惑,只有谨慎对待合同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避免掉入这些陷阱,保障自己的留学之路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