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乡村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笔杆子文库
2024-10-03 12:22:10

#创作挑战赛六期# #双星计划2周年##顶端秋日创作季#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 xx省供销合作社监事会成立专题调研工作组,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课题,先后赴xx、xx、xx、xx、xx等x市xx县实地考察走访,切实了解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实际情况。

主要做法

(一)发挥体系优势,筑牢产业发展基础。走访发现,各地供销合作社注重发挥体系优势,不断建强县镇村三级流通销售网络,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xx黄龙、洛川等地供销合作社立足苹果等优势产业,依托社有企业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个人组建特色产业农合联,从选种育苗到种植养护,再到采摘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了包括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监管服务体系等在内的一整套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发挥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作用,通过联合合作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二)协调各方资源,拓展销售渠道。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与农业农村、商务、邮政、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签订 "供销+金融""供销+物流"等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洛川、柞水等地不断健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络,助力特色农产品外销,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在线上建设"百镇千村"网上供销平台,以"政府主导、经贸主建、供销主营、市场主体"模式,通过联合合作、项目带动等方式成立供销电商运营中心,孵化发展电商企业。此外,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参加茶博会、农展会,推介名优特农产品。

(三)打造特色品牌,助推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各地供销合作社大力推进 "地理标志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工作,让更多的供销品牌农特产品走向市场。xx市社参与打造了"xx苹果""xx苹果"特色品牌,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品牌营销,并借助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进行推介,进一步扩大xx果品的市场影响力。xx县社完善品牌建设,推进富硒茶产业向区域品牌集群发展,形成"xx"为代表的绿茶、"xx"为代表的红茶、"xx"为代表的黑茶、"xx"为代表的古茶竞相发展局面。

(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向全方位、综合性服务转型升级,持续推动服务体系向农产品生产环节延伸拓展。 xx市社做强农资供应主渠道,推动供销农资经营企业加强同上游生产厂商和下游生产主体的业务对接,广泛联合农资经营网点,深入推进"有机农资进百园"行动,保障农产品生产需要。平利县社探索了区域农资直供配送模式,通过完善区有配送中心、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三级配送体系,形成了统一资金、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五个统一"模式。xx市社针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土地闲置的情况,因地制宜拓展生产托管、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采取"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发展生产托管服务主体xx个、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xx个、兴办庄稼医院xxx个、延伸托管茶叶及食用菌等作物近xx万亩,年开展社会化服务超过xx万亩次,有效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五)加强联合合作,形成发展聚合优势。各地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联合合作优势,围绕果业、茶业、食用菌等乡村特色产业,在大力领办特色产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推动 "再联合",创新打造"三联"(产业联合社、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促进农产品经营主体联合合作、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高质量发展。xx市社系统共参与组建产业联合社xx个、产业联盟xx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xx个,联合产业经营服务主体近xxx家;发展控股及参股农业产业化企业xx家,落地建成xx富硒茶城、xx农副产品产供销基地等项目,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调研中的几个区县社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络体系资源的利用率还比较低,还未形成集群效应。社有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原创性的深加工技术相对缺乏,产业链条较短,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循环体系尚不健全。

(二)服务链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各地尚未建成统一规范的农作物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技术实力、营销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各地供销合作社系统存在产业发展不稳定、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基层社缺少在市场化平台中打造品牌、多渠道销售的经验,没有成熟的市场运营机制作保障,影响和制约着基层社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意愿不强。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基层群众在产业链运转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来看,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另一方面基层社影响力弱,导致农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农户和市场之间的信息壁垒进一步加大,农户利益进一步被压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意愿也相应降低。

(四)社有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各地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系统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链条较短,发展规模较小,深加工产品较少,品牌宣传滞后,全产业链服务不均衡。多数市县社在特色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社有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对策建议

(一)健全农业流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联合合作优势,通过控股、参股、联营等方式,统筹推进流通主体建设,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市场为主体、以连锁超市为支撑、以加工企业为配套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统筹农村地区寄递物流资源,健全农产品双向流通体系,做好邮政、商务、供销网点共享,鼓励物流平台采取多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支持做好货源组织、储备和对接调运,有效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冷链物流网络,打造冷链骨干网模式、产地冷链物流模式、区域冷链物流模式、集散地冷链物流模式及新业态下的冷链物流模式。推动县级社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产地市场、农贸市场的建设改造、运营管理,并逐步建立起 "产地市场—冷链物流—销售地市场"的农贸流通模式,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鼓励支持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社有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推动农产品从初加工走向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二)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联合农产品流通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借助 "数字供销"打造高效的系统农产品信息平台。依托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分地域分层次摸清农产品生产底数、分类精准施策,为供销网络赋能。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网上现代流通新模式、新业态。适应新形势,积极发展无接触消费、网红带货、直播营销等销售模式。基于"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发展大宗特色农产品加工和购销业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三)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重点扶持做强一批 "领军型"龙头企业,整合提升壮大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培植引进一批创新型"小巨人"和"单打冠军"型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发展,在大中城市开拓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业务,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冷链物流设施,降低农产品损耗。引导并为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主体组成战略联盟创造条件,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建设种苗、生产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深加工、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四)培养全产业链人才队伍。加强与院校、研究所合作,培养全产业链高层次科技人才。进一步优化系统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政策,形成留得住、能发挥、出成果的人才机制。完善系统省、市、县、镇、村五级产业服务体系,建强组织机构、配置专业人才、开展专业服务。大力培养乡村产业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对特色农产品营销和产业发展的连接、引导、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加强社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五)延伸农产品产业服务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发挥供销合作社市场优势、流通优势,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社有企业和各类合作社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通过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大型电商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为产销对接搭建服务平台。在系统主导的大型农产品市场设立专区、在大型连锁企业设立专柜、在大型电商企业设立特色馆,帮助底子薄、实力弱的基层社打开市场。放大城乡民众怀旧效应,建设打卡点,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在天然、精品、原生态上做文章,在观赏、休闲、旅游上下功夫。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