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刘克 见习记者 徐明琪 通讯员 宋跃伟 付正蓬
10月23日,登封市君召乡海诸村村民冯帅创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芥菜地里,察看芥菜生长情况。“再过几天就能收获了,现在是最关键时期,得赶紧招呼着,不能让芥菜得根腐病。”
冯帅创今年41岁,有七八年种植芥菜的经验。“芥菜生长周期短,管护也简单,关键产量很高,效益也不错!”冯帅创算着账说,“今年我种了10亩芥菜,预计能产5万多斤,按照和公司签订的合同价格,能收入4万多元。”
“用登封芥菜加工的芥丝,口味好,有特色。”小仓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登封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正是依靠本地芥菜原料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我们公司有100多亩芥菜种植基地,还和附近乡镇的村民签订了种植协议,每年能收购500多万斤芥菜。”截至目前,共有1000多户农户与小仓娃公司签订了芥菜种植收购合同,平均每亩能增收2600余元。
不止君召芥菜,还有告成红薯、景店小米、石道黄精……近年来,登封各地看似寻常的“土特产”,正越来越多地出村进城,成为市民的“伴手礼”、游客的“抢手货”。立足自身山区多、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登封通过做优做强“土特产”,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土特产”需因地制宜。登封市石道乡地形特殊,南北皆为山脉,土壤比较薄,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为村民找出致富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黄精是一种生长环境选择性强,喜欢阴湿环境和疏松土壤的植物,村民常称为‘鸡头参’,适宜在这里种植。”石道乡党委负责人说,“我们把发展黄精种植作为全乡的重要新兴产业,并探索‘粮药套种’‘林药套种’等种植方式,实现集体经济、企业、农户互利共赢,促进多元增收。”
在石道乡陈家门村,建成了一片黄精数字化产业基地。“现在我们已经种植黄精500余亩,通过数字化技术,有望达成中药材的林下仿野生种植,让这些珍贵的中药材回归山林的怀抱。”该产业基地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林下黄精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进行,主要以林下有机黄精为核心,计划通过2到3年时间的经营发展,把该项目打造成集林下有机黄精数字化种植、销售、加工、文旅、康养民宿等于一体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登封在做好“土特产”的同时,还创新推动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与工业、文化、旅游的融合。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文旅纪念品种类超过70种,嵩山中药材黄精被列入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茶亭红薯”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特色鲜明的山村振兴之路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