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木雕之乡莲上村
陈佾生
金秋十月,稻穗飘香的季节,我走进被称为木雕之乡的潮州市意溪镇莲上村。 村前一片稻田,阳光下金光闪闪,风吹过,稻浪起伏,幽幽稻香沁人心脾。将熟未熟的稻穗,丰收在望,最是引人遐想。一片希望的田野,让人走进村子之前,就对它产生期待和欣喜之情——经济大潮冲击之下,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创业,不少乡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眼前这片大规模的金灿灿的稻田告诉人们,它所属的村子应该是一个留得住人的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放眼望去,蓝天白云,远处山脚下几幢白色小洋楼分外抢眼。青山作屏,稻浪铺金,稻香氤氲,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就是我今天采风的目的地——莲上村。
车在村口停定。下车,一缕淡淡的樟木香扑鼻而来。循着香味前行几步,来到一座小院门口。入门处一位师傅正埋头雕刻一件木雕作品。征得同意,我径直往里面走去。尽头处墙壁上挂着一块大牌子,咖啡色木雕图案背景,上面行体“陈标楠木艺馆”六个黑色大字非常醒目,底下楷书打印体写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传承人”一行字。
左侧就是木雕作品展厅,里面一群年轻人正在参观。听口音,有本地人,有外地人,他们的脚步和目光在几件蟹篓木雕作品上移过来,转过去,不断品评比较。想来他们是前来购买木雕摆件的顾客,正在挑选他们钟意的艺术品。与主人打过招呼,证实我的猜想。走进去,我在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前面驻足观赏。
这是一座木雕艺术品的殿堂。各式木雕作品,挂件、摆件、屏风,或髹漆或贴金,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题材广泛,造型丰富,人物花草、鸟兽虫鱼,寓意吉祥美好,刀工精湛绝伦;特别是贴金的作品,在灯光映照下金光艳艳,华贵精美。
众多木雕艺术品中,虾蟹篓最多,最抢眼。作品高度从几十公分到近二米,虽然题材相同,却形态迥异。这些虾蟹,有的俩俩争斗,有的彼此依偎,有的探头探脑欲出篓外,有的悠然自得静卧篓底,动静结合,疏密有致,构图合理,意趣盎然。大到虾蟹的个体,细到伸探的虾须,蟹眼的神采,到篓子竹片和篓绳的纹路,无不纤细灵动,尽显艺术家刀工的精妙。看到这一篓篓的虾蟹,你仿佛看到一位渔民正从海边向你走来,满脸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闻到一股鱼虾的海腥味,惊叹艺术神奇的魅力。
虾蟹篓,是潮州木雕的代表作。潮州地区滨临南海,虾、蟹、鱼等海鲜不但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也是艺术家文艺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木雕虾蟹篓这一地域文化色彩鲜明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
从清末的木雕大师张愚算起,莲上村的木雕创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屡获殊荣。早在1957年,前辈艺术家张鉴轩、陈舜羌合作的木雕作品《蟹篓》就荣获莫斯科第六届青年联欢节铜质奖章,首次把潮州木雕艺术推向世界。1979年,陈舜羌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雕饰装修工作。1998年,陈培臣利用一根高达2.2米的原木创作出一件《龙虾蟹篓》,荣获首届广东省工艺名家名作金奖。
2000年,陈培臣的双面通雕作品《岭南佳果》被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永久展示,引起艺术界的巨大反响。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专家对陈培臣的木雕艺术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陈培臣在创作时对平面艺术中构图形式以及中国画中散点透视和虚实关系的吸纳,对现代设计中唯美风和装饰风的吸纳,国画的韵味、油画的笔触、版画的刀味在他的木雕作品中都存在着各自的影子,因而他的木雕作品是一种立体的绘画。
在陈舜羌、陈培臣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培养和引领下,莲上村木雕艺术创作蓬勃发展,后学才人辈出。陈标楠、陈树典、陈树远等一批年轻木雕艺术家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扎根本村,不但在村里开设木雕艺术馆,而且把展厅开到潮州市区,成长为新一代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传承人,在木雕艺术界不断斩获各种荣誉。
在陈树典的木雕艺术馆内,陈树典一边与我喝着工夫茶,一边拿出《潮州民间工艺传承谱系》一书,讲述他与弟弟陈树远的工艺传承渊源。通过他的讲述得知,莲上村不愧是潮州木雕艺术之乡,从张鉴轩、陈舜羌到陈培臣,以至年轻一代的陈标楠、陈树典、陈树远等,一代代木雕艺人通过师传徒受、父教子承,至今木雕艺术薪火不熄。更难得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促木雕行业的发展壮大。如今,一座规模宏伟的木雕艺术馆挺立在村东头,成为莲上村的地标性建筑,标志着莲上村木雕事业迈上新的高度。艺术馆大门对联,形象概括出莲上村艺术家们的精神风貌:
胸有丘山,造物模形开生面
心无挂碍,量材游刃作华章
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莲上村因木雕而兴,因木雕而旺。走进莲上村,透过一槌一刀的雕琢声,清淳沁鼻的樟木香,我看到了这座木雕之乡一代代艺人对传统艺术的坚守,对这片土地的坚守,看到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2024年10月30日
作者简介:
陈佾生,曾用笔名巴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几百篇,有作品被编入选本,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