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鹿邑县太清宫镇后双村,高耸挺拔的综合楼、忙碌工作的产业车间、平坦干净的柏油路、水流清澈的河渠、粉刷一新的民居、绿树掩映的游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置身其中别有一番情趣,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近年来,后双村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精心培育产业,持续整治乡村环境,推进移风易俗,谱写出“支部强、产业兴、村庄美、民风淳”的和美乡村新篇章。
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
站在后双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综合楼俯瞰,规划占地3.7万平方米的食品产业园和7.1万平方米的建材加工产业园主体框架已现雏形,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新建的40亩高标准温室大棚已扎起钢筋骨架,宛如一片钢铁丛林,整个村庄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谁能想到,四年前的后双村还是人人听了都会摇头的“落后村”“贫困村”。村庄基础设施薄弱,处处脏乱差,人口外流严重,村级组织涣散,信访矛盾突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来源传统、单一,发展始终受限。
农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翻天覆地的变化始于2020年,太清宫镇党委着眼于后双原有的村级干部年龄大、文化层次低、思想不解放、带富能力弱等制约发展的根本因素,把“选好支书、建强支部”作为后双工作的切入点,大胆把“有思想、有文化、有魄力、有闯劲”的乡贤选入村级干部队伍。
后双村村民李万锋早年外出打工,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虽然他一直在外地发展,但一直心系家乡,曾主动吸纳本村200多名群众到其公司务工,并多次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深受村民好评。镇党委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次到其在外地的企业“串门”“走亲戚”,终于打动他返乡投资兴业。
2020年底,李万锋全票当选后双村支部书记。在此次选举产生的5名“两委”干部中,有3名为返乡乡贤,他们将一批有想法、有理念、有技术、有干劲的年轻人聚在身边,发展出10余名年轻后备干部和党员发展对象,积极投身各项村内工作,为村庄发展增添了蓬勃动力。
提升人居环境办实事
面对紧张的干群关系、复杂的村级事务、工作难以开展的“烂摊子”,新一届村“两委”没有丝毫畏难情绪。他们带着笔和本子走进后双村每家每户,访民情、听民意,最后决定先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做起,激活全村群众的动力。
“以前一进村子就能看到路边的垃圾,所以村委决定先从环境卫生入手,干出成绩让村民看到我们的决心。”说到村里环境的大变化,李万锋介绍说,村“两委”通过划分村庄区域,明确负责人包片负责绿化和管护,每天检查卫生情况,以及增设垃圾回收站点统一回收处理等做法,让村庄变得日益整洁。村民慢慢感受到环境的改善后,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自发维护村庄环境。
通过党员领捐、乡贤助力、群众集资等方式共筹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李万锋个人捐款60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内越来越多乡贤踊跃捐资支持家乡发展。对村内道路、沟渠、坑塘、雨污管网进行全面提升,累计硬化油化道路约12000余米,植树约6000棵,粉刷墙体约7万平方米,铺设路边透水彩砖6000余平方米,修建花园5000余米,治理坑塘14亩,硬化沟渠3150米,整治残垣断壁37余处,一宅变四园11余处,新安装路灯400个,飞线治理12000余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全村整体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村庄的改变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刚开始的抗拒和不理解,到后来开始慢慢参与,村民们自愿参与、自主投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形成上下一心的良好氛围。
发展产业富乡邻
太清宫镇根据全镇各个区域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制定“三区一园”发展规划,将后双村定为高效生态种养区和太清工业园区的中心村。
后双村结合自身产业实际,积极引导党员带头创办合作社、企业等实体,不断做大做强水果采摘、特色种植、肉牛养殖、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以镇级规划为蓝本将全村规划为“三区”“三园”“三基地”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干净整洁的肉牛养殖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驱赶牛群定期更换场地,清理粪便。“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集体经济和群众三方增收,村支书经常去内蒙、黑龙江等地挑选好牛进行繁育,还要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考察学习新技术。”基地负责人武铭祯如数家珍,基地养殖的品种都是精心挑选的西门塔尔牛,它的特点是好养、市场占比大、周期短,再加上饲料主要是玉米等谷物,相比于秸秆的营养价值更高,因此肉牛的品质更高,现在基地的肉牛销往全国并在当地屠宰场宰杀后就近销售,根本不愁卖。
向远处望去,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里面种植的阳光玫瑰、巨峰、早霞等葡萄品种一应俱全。葡萄成熟时,销售价格比超市里贵了一倍,但仍然供不应求,秘诀就在于不打农药、营养价值高、销售形势多样,不仅提供包装精美的礼盒装,还采用“线上直播+线下观光采摘”模式,吸引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返乡创业园里,真好文具厂的大型精密仪器和专业自动化设备,正在按照设定程序自动生产套尺,各种款式和包装的套尺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20%。村民王大姐正熟练地给套尺包装,她一边忙碌一边说到:“俺家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也不能出去打工,来这里一天能挣七八十块,还能照顾家里。”文具厂隔壁的汇程家具厂正在有条不紊的生产着,旁边承接安徽亳州的中医饮片厂和面膜厂项目也在加紧施工中。
此外,后双村明星帽业主营的牛仔帽市场广阔,不仅销往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内地省份,近期还被周口市侨联带去巴西等国家进行宣传推介。河南银龙科技建材有限公司主营家具加工、不锈钢、石材、地板、螺丝螺帽生产等业务,在多个省份设有工厂,平均每年要交付2-3万套房屋,带动上千人就业。
目前,后双村拥有专业种养合作社14家、加工企业7家、大小养殖场10家、电商企业1家,其中一半以上由党员创办,其中肉牛养殖基地可年存栏肉牛5000头,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在建羊肚菌种植温室大棚100亩,翻新原有大棚200余亩,其中特色观光农业大棚100亩,其余100亩用于羊肚菌种植,共200亩的羊肚菌种植项目已签订协议。规划项目用地近300亩,谋划占地180亩的“焦福记”熟食加工产业园和肉牛屠宰场、占地107亩的低碳环保家居产业园两个项目,肉牛屠宰场建成后预计日屠宰量超100头。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20年的13800元到2023年的22000元。
如今的后双村,前些年流失在外的年轻人大都选择了回乡就业,村里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60岁以上的老人也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事做,有时甚至人手不够。充足的就业需求也吸引了很多周边村庄的劳动力,随着就业人口的集聚,第三产业也不断发展完善。后双村仅靠一村之力俨然形成了周边村庄的“经济中心”。
壮大集体经济强筋骨
后双村通过集体资产租赁、折资入股、贷款入股和集体股份制经济联社经营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对本村闲置的老村委会、老校舍、老窑厂、废弃坑塘等闲置集体资产统一摸排造册。
通过扶贫车间、旧村室、水果大棚资产租赁和光伏发电项目等每年带来资产性收入约22万元;通过旧窑厂折资入股汇程家具、贷款入股后双肉牛养殖厂等方式,每年带来经营性收入约80万元;通过党支部领办劳务公司、电商公司,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
目前,后双村2000亩左右的土地,流转率已达60%。流转初期,村内许多老人不愿意将土地承包出去,经过村“两委”不懈地做思想工作以及集体经济成果的显现,村民们思想逐渐转变。现在,通过村内产业工人优先使用征地人,当天地头结账等方式,让参与流转的村民能够领“两份工资”,大大提升村民的收入。
据李万锋介绍,村里新购置3台挖掘机和7辆三轮车,再加上原有的车辆来负责日常运输工作,平常都是招聘村民过来当司机,其中就包括村民石建修。他早年外出务工,现在年纪大了在村里当司机,一个月工资6000多元,妻子在村里负责打扫卫生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儿子也在村里投资了项目,做起了生意,一家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2023年,后双村集体经济达到102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跨越式增长。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破解了农村资金短缺,集体无钱办事的困境,后双村利用集体收入增加了日间照料中心、亲子体验中心、老年人康复中心、健身器材等服务设施,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福利。
优化公共服务暖民心
后双村党支部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为突破口,增加群众获得感和对党的认可度,秉承“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的理念,针对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多次召开党支部会议、党员会议广泛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服务群众阵地条件差、党员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是主要制约因素。
于是,李万锋把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捐给村里,围绕党员群众实际需求打造“三堂三馆三中心”综合党群服务中心,即乡村大食堂、文化大礼堂、农民大讲堂,乡村振兴展览馆、特色中医馆、乡村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亲子体验中心,全面满足群众生活、教育、医疗等日常需求。
公共服务硬设施完善和软措施推出,更是相得益彰。综合楼服务大厅里为照顾残障人士进出,摆放着免费使用的轮椅和拐杖。乡村大食堂承接宴会等活动,为村民办事提供场地。中医馆聘请外地专业中医坐诊,保障村民健康。直播基地里设备一应俱全,为本地村民在直播间里介绍自己的产品提供舞台。乡村振兴展览馆见证后双村的发展历程,为村民和游客提供美好记忆。
同时,后双村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技能培训、便民惠民服务和文体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引领带动广大党员群众走进来、留下来、聚起来,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
完善治理体系促和谐
后双村坚持抓共治、促善治,构建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每遇到与村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难点事项,宽敞明亮的村会议室总是热闹非凡。党员和村民代表们坐在一起商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自治格局。
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村规民约,由党支部定期进行培训,开展党建和移风易俗活动,在各种活动中积累的积分可以到便民超市里兑换日用品,大大激发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规范性。提起移风易俗,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村里发展好了,没有高彩礼外面的姑娘也愿意嫁过来,而且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我们的负担可比从前小多了。”
同时,后双村还建成数字乡村智慧监控平台,全村安装200余个摄像头,对村内的主要道路进行实时监控,助推乡村治理从复杂、被动、分散,向集约、高效、精准转变,更加凸显网格化管理的作用。由15名群众威信高、能力强的老党员、老乡贤、老干部组成的矛盾调解队伍,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全过程,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实现连续3年零上访。
普法讲座、道德讲堂、反诈课堂、文艺演出、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增强群众的文明意识,也为乡村治理的高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后双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如今的后双村,邻里和睦、村风文明,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飞速发展,村民收入成倍增长,人居环境美不胜收,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李小伟 吴梦达 张秋艳 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