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话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微明的智慧
郑风
2024-09-11 17:38:03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翻译

想要合上,一定是过于张开;想要弱化,一定是过于强大;想要去除,一定是过于兴盛;想要夺走,一定是给与的过多。

这是微明的智慧,柔弱胜于刚强。

鱼不能飞离深渊,国家的利器也不能随随便便展示给人看。

#解读

常规的翻译是: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但这样一来,变成了厚黑学和阴谋论。

问题就在“必固张之”的“固”。

固的词条里有“本来、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先后的意思。

理解这句话有两个细节。

①即便是“张之”在先,也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因为过于“张之”,所以才会歙之。而不是为了歙之,才故意去“张之”。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阴谋论的嫌疑了。

“张之”歙之发动的主体,都是无所不载的天地大道。换一种说法,也是“张之”歙之”的对象,当它“张之”的时候,受到大道的规律的支配,自动触发了歙之”的指令。

所谓的微明,是知幽眇之理而收显着之效,从幽微昏暗的事例中推出的大道规律,即所谓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微明”的“微”,即前面列举的四个规律性现象;“微明”的“明”,就是“柔弱胜坚强”的结论。道德经中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就是“柔弱胜坚强”。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第四十一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

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细微者生之徒也。

不胜枚举。

和前面许多篇章的结构一样:讲完世界观,下面该说方法论。

最终的结论是: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不脱于渊”是比。无论鱼儿多么强大,都不能离开它赖以生存的环境;渊,在这里有指代大道的意思。当然开个玩笑,也有两个例外:一个是童话故事里跃龙门的鲤鱼,一个是庄子笔下巨大无朋的鲲。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则是兴。圣人应当怎么办呢?韬光隐晦,和光同尘。邦利器示人的后果是“张之、强之、兴之、与之”,按照大道法则,紧随其后就是“歙之、弱之、去之和夺之”。


最后再说一说微明。

微明的意思是幽暗的事物中得出大道规律。

什么是“明”?第十六章讲的很清楚,“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

明就是纷纭复杂、千头万绪的事物中发现永恒规律的能力。

关于明的词组还有“袭明”。

第二十七章:“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袭”的本意,是照已有的样子做。“袭明”的“袭”,可以理解为“沿袭”或“继承”。所谓的袭明,就是“沿袭万物固有之明”,各尽其能,各尽其用。

微明属于知,袭明则是知行合一的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