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习全会精神,我们一起领会!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一段时间以来,省内社科领域专家学者学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悟和体会?结合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即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特别策划《领会》,持续刊发专家学者理论反响,邀约作者做客大河网直播间,与主持人畅谈对于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欢迎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高质量的宏观经济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不仅改变了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也对宏观经济治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新要求,为健全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带来了新机遇。
一、数字经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信息传递成本大幅降低,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数字经济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动力,宏观经济模型需要纳入信息经济学的元素,评估不同政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性。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大量经济数据,使得政府能够更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通过大数据监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和评估,制定更加精准的宏观经济政策,譬如,可以根据实时的经济数据对货币政策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加强与企业和公众的沟通和互动,通过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公众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心,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健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信息获取成本高、传递速度慢,导致市场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也提高了交易成本。数字经济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和共享,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数字技术还能够对交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减少违约风险,降低交易的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对于宏观经济治理而言,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政府可以利用数字经济提供的信息优势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提高宏观经济治理的有效性。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是不断演进和创新的,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必然要求宏观经济治理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和调整。数字经济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这些新型经济模式对传统监管制度和政策工具提出了挑战,政府需要创新监管方式和治理模式,并具备相应的数字治理能力,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防范风险,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数字经济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决策主体提供了更多的分析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增强决策主体的理性行为,避免和减少决策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性无知”和“短视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民主决策,认为决策应该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意愿,数字经济为公众参与经济决策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提高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政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加快了决策流程的优化和再造,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的在线办理,减少人为干预和繁琐的手续;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快速识别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策监督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环节,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政策监督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政策执行过程的可追溯、不可篡改,提高政策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监督机构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了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二、数字经济视角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现状和主要堵点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2023年全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2.2%和79.6%;网络零售额达15.42万亿元,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5800亿元。
在数字经济的视角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
(一)数据治理方面,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亟待提高。就目前发展而言,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各类数据来源广泛且复杂,各行业在不同业务系统中记录的数据格式各异,统计口径不一致,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在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容易出现偏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协同努力,涉及利益协调和技术难题,数据质量的提升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据清洗和验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宏观经济治理过程中对数据的运用。随着大量的经济数据被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可能对宏观经济稳定和个人权益造成重大损害。平衡数据利用与安全保护是一个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难题,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以支持宏观经济治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监管力度。
(二)技术应用方面,数字鸿沟尚未解决,技术创新与监管滞后存在矛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在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偏远地区的企业和居民可能由于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数字技能缺乏等原因无法充分参与数字经济,从而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缩小数字鸿沟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数字教育和培训水平,但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当下很难有足够的资金予以支持。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监管体系往往难以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特别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给宏观经济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监管缺乏应对手段,导致一些新兴领域出现监管空白,容易引发市场乱象和风险。监管机构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预判,及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无论是协调难度还是技术难度都相对较大。
(三)体制机制方面,部门协同有待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适应性面临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需要各部门之间更加紧密地协作和信息共享,由于治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各部门之间仍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制约着治理效率的提升。以税务、金融和统计部门为例,由于在数据共享和协同治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宏观经济决策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需要深化改革来打破部门壁垒,建立高效的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数字经济的快速变化,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方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灵活和精准的调整,但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估往往受到数字经济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欠缺。因此,宏观经济治理需要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研究和理解,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数字经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的路径建议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通过数字经济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对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提出以下推进路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以数据驱动宏观经济治理决策。完善推动数据全方位汇聚融合的体制机制,整合各类经济数据资源,实现政务数据的标准化、清单化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构建超大规模数据库资源,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体系,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数据共享资源库,推进垂直管理系统数据联通,实现各类数据“统采共用”,消除“数字鸿沟”和“数据壁垒”,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经济趋势和风险,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前瞻性参考。
(二)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实现宏观经济治理的数字化监管与调控。运用数字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建立数字化的宏观经济调控平台,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创新多方参与、有效协同的治理模式,实现政策工具的精准投放和效果评估。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明确监管范围和统一规则,加强分工协作与协调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底层动力。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改造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质量。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数字技术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发展新支撑,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四)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宏观经济治理奠定坚实基础。加快 5G 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建立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助力宏观经济治理的重大举措。
(五)制定和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环境。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探索适应数字经济特征和规律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建立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基于数字经济的特征、形态、规律,搭建更精准的统计指标体系,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的内在机理,减少对传统经济分析的路径依赖。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鼓励企业 “走出去”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建立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作者:乔宇锋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