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鄢邦浩 余慕颖
11月19日,走进信阳市商城县余集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紫苏、野菊、荆芥、射干等一袋袋打包好的烘干中草药正在装车,展现出药材变“药财”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余集镇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以“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群众主体”为原则,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的“良方”。
“基地就建在村里,上下班可方便了!我们两口子都在这儿干,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呢。再加上家里的两亩多地也流转给了基地,每年又能多挣30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在余集镇李湾村的野荆芥种植基地里,50多岁的村民詹少权一边锄草,一边乐呵呵地说。
像詹少权这样的工人,在李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野荆芥产业的种植基地里还有几十个,他们大多将土地流转出去,并下地务工,赚双份收入。该合作社是受益于余集镇“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的产业之一,该镇实施“双绑”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实现村(街)集体、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互惠互利,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面对中药材种植周期长、价格波动大、收益不稳定等农户忧心的问题,余集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余维军便是其中的一位。
2023年,余维军返乡创建元九中药材加工厂,新建起近2400平方米的钢结构烘干车间。“筛药不再靠人工,加工效率大幅提升,也有助于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余维军自豪地介绍道,“我们通过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和大型医药扬子江药业集团达成了长期的稳定合作,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运行得都很顺畅。”
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该镇中药材产业实现了种植标准、技术服务、品牌、销售的有机统一。公司下订单,农户只需“接单”种植,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省心省力,更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据了解,余集镇已建成中药材生产加工生产线3条,可实现年加工中药材200吨左右,产值可达500万元,同时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就业。
“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全镇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优化全镇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全镇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余集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邱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