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电影惊艳戛纳!毕赣《狂野时代》斩获大奖,易烊千玺演技炸裂
小军之友
2025-05-27 13:29:18

2025524日,法国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中国导演毕赣带着他的新作《狂野时代》站上了领奖台。这部被外媒称为"天外来客"的电影,不仅让华语片时隔十年再次斩获戛纳大奖,更以一场跨越百年的梦境实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另一种可能。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部充满哲学思辨的作品或许有些晦涩,但当我们将镜头对准幕后,会发现其中藏着许多值得深思的故事。


在戛纳电影宫的卢米埃尔大厅里,当舒淇饰演的"大他者"为怪物装上胶片的那一刻,现场观众集体屏住了呼吸。这个看似荒诞的开场,实则暗藏玄机:片头默片里旋转的费纳奇镜,正是1832年人类最早的动态影像装置;舒淇踩着旋转舞台完成的一镜到底,致敬了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这些细节让观众意识到,毕赣并非在拍普通的科幻片,而是在用电影本身书写电影史。有影评人这样形容:"就像走进一座由胶片搭建的迷宫,每个转角都藏着惊喜。"

 但这份惊喜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剧组为拍摄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在贵州山城连续工作了15天。每天凌晨三点开拍,直到太阳升起才能收工。摄影师要扛着设备在狭窄的巷道里穿梭,演员则要精准控制表情和动作。有场戏需要易烊千玺在雨中完成情绪爆发,他穿着单薄的戏服在零度的寒风中一遍遍NG,直到嗓子完全沙哑。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让现场工作人员既敬佩又心疼。


说到易烊千玺的表现,堪称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他一人分饰五角,从面目狰狞的怪物到孱弱孩童,每个角色都有截然不同的气质。最考验演技的是第二章的民国谍战戏:他饰演的少年被狂人当作"乐器",脖颈青筋暴起,指尖颤抖着奏响死亡乐章。为了找到角色感觉,他专门研究了默片时代的表演方式,甚至专门学习了手语。有场戏需要他在无声中传达复杂情绪,他反复练习了20多遍,最终用眼神和肢体征服了导演。

 但真正让观众震撼的,是毕赣对电影本质的思考。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用梦境探讨现实,他回答得简单却深刻:"因为这是我的工作。"这句话道出了艺术家的执着。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蜡烛意象,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艺术的永恒。当最终幕的蜡制影院在火焰中坍塌时,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这不仅是电影的终结,更是对传统观影体验的一次涅槃重生。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理解《狂野时代》或许需要些门槛。但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所说:"它就像一杯陈年红酒,初尝苦涩,细品方知回甘。"片中那个不愿做梦的怪物,何尝不是在映射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当算法推送代替主动选择,当短视频消解深度思考,毕赣用最先锋的艺术形式,叩问着每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有观众在散场后久久不愿离去:"虽然没完全看懂,但那种震撼感让我记住了中国电影。"

 这部电影的诞生本身就是个奇迹。202412月开拍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投资有限、周期紧张、技术难度极高。但毕赣带领团队创造了奇迹:他们用重庆的防空洞改造成欲望迷宫,用贵州的雨夜营造末日氛围,甚至用手机拍摄部分镜头来追求真实感。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创作方式,恰恰印证了导演的信念:"真正的艺术从不在云端,而在泥土里生长。"


在戛纳领奖时,毕赣特意感谢了家人和团队。他说这个奖要献给所有坚持梦想的人。这句话让台下观众会心一笑——谁能想到,这个来自贵州山村的导演,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婚庆录像师到戛纳获奖者的蜕变?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比任何电影都精彩的"中国梦"。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狂野时代》的获奖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打破了"商业大片才能走向世界"的迷思,证明艺术电影同样能获得国际认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部电影的成功,或将催生新一代作者导演的崛起。就像当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王小帅的《青红》一样,毕赣用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中国电影开辟了新航道。

当然,争议始终存在。有观众认为影片过于晦涩,40分钟长镜头让人昏昏欲睡;有影评人批评叙事结构松散,六个章节缺乏关联。但更多人选择包容这种"不完美"——正如朱丽叶·比诺什在颁奖礼上所说:"当世界变得疯狂时,我们需要毕赣这样的电影诗人。"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狂野时代》像一剂清醒剂,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艺术,永远需要留白与思考的空间。


 回望毕赣的创作之路,不难发现某种宿命般的轮回。从《路边野餐》里42分钟的长镜头,到《地球最后的夜晚》的60分钟3D长镜头,再到这次的40分钟梦境之旅,他始终在探索时间的魔法。这种执着,与贵州山民世代相传的银饰锻造技艺何其相似?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毕赣选择做时间的"守夜人",用最笨拙的方式打磨作品。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或许正是中国电影最需要的品质。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狂野时代》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奖项的荣耀。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电影的现状与未来:当资本追逐流量时,仍有导演在坚守艺术初心;当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时,仍有创作者相信"手工制作"的温度;当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时,我们依然能以独特的东方美学惊艳世界。这或许就是毕赣想通过电影传达的终极命题: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总有些东西值得我们为之倾注一生。


 夜幕降临,戛纳的海风依旧咸湿。毕赣站在领奖台上,手中奖杯折射着璀璨光芒。这个来自贵州山村的年轻人,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从不会辜负坚持的人,艺术从不需要讨好所有人。当《狂野时代》的片尾字幕缓缓升起,那些关于时间、梦境与存在的思考,终将在观众心中种下新的可能。这或许就是电影最神奇的力量——它让我们在黑暗中相遇,在光影中思考,然后带着新的感悟继续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