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飞”跃自我,他们是躬耕“低空”的领跑者 | 致敬企业家精神系列报道
郑州晚报
2024-11-05 09:08:27

走在国内大载重无人机生产前列、推动地效翼船产业化、引领航空研学新业态

“飞”跃自我,他们是躬耕“低空”的领跑者

走在国内大载重工业无人机生产前列的三和航空、推动地效翼船产业化的海王实业、引领河南航空研学新业态的永翔通航……在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聚集着这样一批企业,尽管规模不算大,产品也可能不为外界所了解,但它们却是业界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多年来,这批企业的掌舵者大胆创新、勇于冒险、坚韧拼搏,躬耕“低空”经济,在新赛道上闯出一片天地。今天,我们走近他们中的几位,听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大载重工业无人机研制先行者

交流研发事宜、了解应用场景……这几天,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登科在南京、北京等地马不停蹄。

做矿山生意起家的他为何进入通航产业?

海王实业自主研发制造的“海王一号”地效翼船下水

“对比欧美国家通航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发现中国通航发展太滞后了,社会发展又需要通航,通航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资深航空爱好者陈登科这样概括自己的初衷。

陈登科2013年开始投身通航产业,2015年在上街区成立三和航空,最初主要研制自转旋翼机。

三和航空坚持所有的技术及产品设计全部独立开发。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是我国第一款自转旋翼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打破了一直以来自转旋翼机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填补国内空白。

看好工业无人机的多场景应用需求,陈登科开始布局相关领域。2016年,三和航空开始研发纵列双旋翼无人机,成为国内第一家研制大载重纵列双旋翼无人机的民营企业,也是中部地区为数不多的无人机生产企业。

经过几年的升级迭代,三和航空研发的纵列双旋翼无人机已有多个系列,载重已经从最初的5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400公斤;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农林植保,发展到现在的物流运输、城市消防、森林消防、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企业的消防无人机已经列装河南、河北、辽宁、湖北等省的消防系统,一款工业无人机去年夏天曾参与涿州应急通信保障……在国内大载重工业无人机生产领域,三和航空处于第一梯队。

陈登科对三和航空的未来充满信心。“预计明年公司开始盈利。”陈登科的信心源于公司的技术先发优势,源于无人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也源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一直都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初到上街时,政府在办理相关手续、项目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几个月前,三和航空成功入围郑州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未来,我们将在做好产品的同时,组建大服务团队。”陈登科说。

“海上飞船”行业标准推动者

郑州海王实业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一架“上身”像飞机、“下身”像船的“海王一号”地效翼船正在组装。

“预计月底就可组装完毕,12月中下旬试飞,取得适航证后,客户就可以体验、订购。”该公司80后总经理张丽柯说,目前“海王一号”的意向订单已有60多架。

地效翼船又称“海上飞船”,是一种兼具海上航行和腾空掠波飞行功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在水上高速客货运、旅游观光、海上作业巡逻、救灾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和航空自主研发型无人机在高原进行应急救援

海王实业自主研发制造的“海王一号”,是中国第一款取得国际船舶检验机构认可的地效翼船,并于2023年10月取得全国首张地效翼船开工许可证。

10月30日,海王实业年产20架地效翼船建设项目在上街区奠基。“新工厂计划一年半建成,预计3年后年产能可达到50架。”说到新工厂,张丽柯很兴奋。

地效翼船不是近年才出现的,但它到底是飞行器还是船舶?业界一直没有界定,“身份”的模糊使其无行业标准可依,难以实现产业化。

张丽柯说,2015年立项前他们进行了大量调研,了解到2012年起中国海事局就在牵头多个国家的管理部门通过IMO(国际海事组织)制定地效翼船国际行业标准,他们觉得可以提前介入,推动地效翼船产业化。当时技术上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家团队作为合伙人,也让他们对项目做到国内行业第一或唯一充满信心。

“企业家需要坚韧的精神,但前提是要对目标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张丽柯说,民营企业敢于做这件事,国家有关部委也很佩服,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2021年,在海王实业的推动下,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国内首部地效翼船强制法规——《地效翼船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该《规则》于当年7月1日实施,正式打开我国地效翼船产品进入市场的大门。

作为行业的探路者,海王实业的产品研制也取得突破:两款地效翼船进入量产阶段,还有几种型号的产品正在设计论证。

“只要目标明确,就值得坚持。”张丽柯说,2015年辞掉北京央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还有点“小私心”:想干一件让孩子和家人为之骄傲的事。

他,还在路上。

河南航空研学开拓者

每到节假日,上街机场的航空科普研学活动都会吸引不少青少年参与。

从角色扮演“我是飞机设计师”“我是飞机工程师”,到模拟飞行训练、DIY飞机模型制作、水火箭发射、阻力伞体验、机舱参观等环节,青少年在这里探寻飞行奥秘、领悟飞行魅力、感受飞行乐趣。仅今年以来,上街区各类研学、飞行体验、航模体验等活动参加者已经突破2万人。

永翔通航的航空研学活动现场

研学游如今已经成为上街文旅的一大特色,其火爆与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一家企业的带动不无关系,这家企业就是河南永翔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目前拥有贝尔、罗宾逊等进口直升机8架,可开展飞行执照培训、应急救援、农林飞防、空中游览、航拍航测、资源勘探等业务,作业区域覆盖河南、河北、山西、东北、广州等地。

“通航与文旅有很多交叉,国外通航业约六成业务来自观光,我们集团刚好有文旅板块的业务。出于把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的考虑,加之看好通航产业的发展前景,我们于2016年进入通航领域。”永翔通航“掌门人”李孜敏说。

这位90后女企业家也是河南中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刚大学毕业的她开始从父辈创办的企业中接手文旅板块的管理。

企业自带的文旅基因让其对文旅相关业务格外敏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永翔通航在河南开辟了航空研学这一全新业态,并打造了河南省首个研学品牌——“永乐飞翔”。

“尽管开展航空研学已经四五年,但由于受场地、配套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业务量难以实现大的突破。针对这个‘瓶颈’,我们计划做飞行主题的相关配套,建设航空航天主题的酒店+博物馆,助力上街区通航产业升级发展。”李孜敏说,公司还在着力建设应急救援平台体系,建成后将成为河南首个应急救援基地,有效助力河南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

记者 武建玲/文 资料图片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