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为迎“六·一”活动,老师们也准备了节目,其中就有一个歌曲串烧《少林,少林》和《牧羊曲》组合,这是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曲和插曲。先不讨论节目,只是这歌曲内容就已经收复了我记忆的失地。
记得那时,刚刚上初一的我,在一个夏天周末的上午,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裳和我家二姐一起手拿着电影票前去镇上唯一的室内电影院看电影,这是平生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而且还是看的当时火遍大江南北的大片《少林寺》,心情好的一塌糊涂。现在哼唱着歌曲,几十年前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屏幕上武功高强、匡扶正义的武僧觉远和牧羊女白无瑕又如电影一般在上演。十三棍僧与隋兵将的打斗场面曾经俘获了多少喜爱武术的少年,尤其是那个李连杰饰演的觉远小和尚几乎成了一代武术爱好者的崇拜偶像,惊艳了海内外,多少年来,外地人可以不知道嵩山,更或没有听说过登封,但是一听少林寺,便会眼前一亮,立即说“就是那个武术胜地,知道知道”。曾经去外地旅游,别人问我哪里的,我说“是登封的”,看对方不作声摇摇头,我继续说“少林寺的”,对方马上伸出手“很高兴认识你,能教我几招吗?”幸亏《少林寺》上演后的那几年,学校要求体育课学练少林拳,记得我当时是学了一套《小洪拳》,在情急之下,也卖弄了几下拳脚,然后有模有样儿颇有范儿地抱拳说“见笑”,这都是沾了少林寺的光啊。
自《少林寺》上演后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雨后春笋般在嵩山脚下登封周边奉少林寺之名开办得如火如荼不亦乐乎,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学子,因武术结缘,来到嵩山腹地,寻宝少林,寻宝武功,寻宝武魂!
每当沐浴着晨曦来到嵩山的怀抱,看晨雾萦绕山间,听到少林寺的晨钟,便会不自觉的哼起《牧羊曲》来。
提到《牧羊曲》,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王立平,《红楼梦》音乐就出自他手,他也是《牧羊曲》的词曲作者。为了给影片配乐,他亲自跑到嵩山少林寺体验生活。他踏着少林寺的每寸土地,听着少林寺的暮鼓晨钟,看着少林寺的一草一木,还有那悠然自得的牧羊女,灵感萌发。
于是,《牧羊曲》的旋律在少林寺的袅袅香烟中生成。它让少林寺的自然风光活了起来。
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田园诗般的歌词,描绘出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和自然之美。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仿佛看见田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不得不使人们更加热爱美好自然景观,尊重和赞美女性的美丽、坚韧和勤劳,向往和追求自由、淳朴的生活。
“惊艳”的《牧羊曲》,或许这么多年就藏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想起一次,惊艳一次,不经意间就触动灵魂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