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守安编:万里黄河笫一坝 ——走黄河散记之八
王守安
2024-09-19 22:50:12

#创作挑战赛五期##顶端秋日创作季##双星计划2周年#

#我是大美黄河推荐官##河南文旅推荐官#



万里黄河笫一坝

——走黄河散记之八

作者:原银亮




    三门峡的“三门”是指人门、神门和鬼门。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
    许多人可能不知,这个“三门”是唐朝把国都由西安迁往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女皇武则天把洛阳定为东都。唐玄宗三番五次下洛阳。目的只有一个——“迁都”。为什么?百万人口的长安,富饶的关中平原,怎么说迁就迁呢?答案是“吃饭”问题。还有“运输”问题。100多万人的城市,人吃马喂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在高空俯瞰长安,会发现这个深处关中盆地的城市很不适合做盛世的首都,周围的山脉和高原在战争时期是天然屏障,和平时期却成了经济流通的障碍。
    在江淮一带,广袤的平原才是纳税的主区域。而这些粮食、布匹,要想运往长安,还真不容易。
    陆运,只有一条狭窄的潼关。水运,到了黄河三门峡段,河床有巨石凸起,是名副其实的“鬼门关”,不能行船,只好把货物卸下,装车改走五百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太难了!如要逆水行舟,一年之中只能等待短暂的涨水期。
    如国都建在洛阳,以上烦恼都不存在了。换句话说,在三门峡的激流出口,没有怪石嶙峋的“山门”,这些烦恼同样不会存在,更无迁都的必要。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专家和社会舆论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大坝意义非凡,有人说早该炸了。各有各的道理。

    大坝建成。巨大的蓄水防洪功能。避免了河南,山东两省的频繁水灾,粮食每年增产几千万吨。但由于苏联专家没有对黄河上游做全面考查,大坝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限,没有考虑泥沙排放问题,上游由于泥沙淤积,黄河潼关段及渭河的河床升高4-5米。造成渭河多次泛滥,关中平原粮仓频繁遭灾,还导致千年古城潼关被毁。洪水甚至还一度威胁到西安的安全。万不得已,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在三门峡大坝坝底连续实施爆破,炸出八个排沙口,使泥沙淤积问题解决了大约80%。

    改革开放以来,以三门峡为核心的水力资源得到最大发挥。黄河干流年过水量达420亿立方米,三门峡水库容量达96亿立方米,年调蓄量18-20亿立方米,发电装机总容量达326.55万千瓦,为河南省及下游山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4年9月19日载《顶端新闻顶端作家》。

作者简介

原银亮:河南洛阳市人,出生于一九五七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高级工程师,曾任郑州圆方集团洛阳分公司总经理。酷爱文学创作,曾在报纸、刋物发表散文、诗歌数十篇,著有中篇小说《霜染菊香》

编者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