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品读节气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汴梁晚报
2024-10-09 18:09:36

周若熙  兰考县兰阳一小  五(1)班            

      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上,二十四节气如同古老的旋律,伴随着春夏秋冬的轮回,诉说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与天文智慧。这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中华民族生活与情感的寄托,是连接古今、沟通天地的文化纽带。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岁被巧妙地分为4个季节,每个季节又细分出6个节气,精准地指导人们调整作息,不误农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非凡的中国智慧。
      二十四节气各具特色,每个节气都蕴含着独特的自然之美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春分时,万物复苏,人们踏青春游,感受生命的蓬勃;夏至时,阳光炽热,万物生长;秋分时,天高云淡,人们收获果实,共享收获的欢愉;冬至时,寒风凛冽,大地银装素裹,人们围炉取暖,体会团圆的温馨。
      除了自然的美丽,二十四节气还是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不同节气承载着不同的民俗,清明节尤为典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既是节令也是节日,承载着独特的精神与情感。它起源于古老的《诗经》,历经唐诗宋词的传唱,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远古习俗和孝道文化,奏响了生生不息的旋律。清明时节,“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是节气的文化密码;“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是游子缠绵的乡愁;“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是无尽的哀思;而“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则讲述了寒食的传说,流传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清明节不仅是对祖先的祭奠和对先人的缅怀,更寓意着气清景明、春意盎然、慎终追远的情怀。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下,应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怀热忱、勇于追光,不畏风雨,心向阳光。
    (辅导老师:周佼)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