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75年来,河南文旅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原文化日益繁荣兴盛,见证了“老家河南”不断出新出彩的辉煌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电影开启河南文旅融合的成功范例,到当下“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架梁立柱;从2007年龙门石窟等成为中国第一批5A级景区,到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9.95亿人次,无数成果印证了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文化扬帆的文旅融合之路。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加快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品牌的打造擦亮了河南文旅的时代名片。2022年2 月8 日,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截至2023年,河南文旅已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出文明起源、四大古都、中国功夫、红色中原、考古发现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遴选出龙门石窟、殷墟、河南博物院、红旗渠、清明上河园、黄帝故里等首批百大标识项目。
文博与电视节目的融合为河南文旅谱写了新的篇章。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一系列IP衍生品很快成为文创界的宠儿,不仅大大促进了景区的二次消费,还使河南博物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并入选2021年最受欢迎的全国十大博物馆。在这股文博热潮下,河南博物院与洛阳设计师孟庐陵合作研发了颇受年轻人欢迎的考古盲盒。其将“拆盲盒”与“考古”结合,体验者通过迷你版专业“考古工具”体验考古过程、学习历史文化。
以《河南日报》“走进最早的中国——二里头特刊”版面为蓝本的文创产品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端午奇妙游》节目《洛神水赋》(图片来源:河南卫视)
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为河南文旅注入了新的活力。文旅项目“只有河南· 戏剧幻城”“飞越清明上河图”相继发布。前者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戏剧幻城为载体宣传河南的历史文化;后者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利用数字科技让这幅传世佳作在12米超大直径的IMAX巨型球形荧幕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两项目于2023 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第一 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认识河南、了解河南。
在沉浸式文旅体验上,洛邑文旅集团精心打造的核心项目“洛邑古城”也具有较高的热度。古城融合唐、宋至民国多元建筑风格,汇聚文峰塔、河南府文庙等历史遗迹,构建了一个穿越古今的文化旅游胜地。集文化体验、商业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在抖音汉服打卡榜中独占鳌头,成为洛阳乃至全国的热门文旅地标。
同时,AI技术的浪潮使河南文旅进入大模型智能服务时代。随着“一机游”“码上游”“刷脸游”的广泛应用,河南文旅厅于2023年河南智慧文旅大会上联合高德地图发布了河南省数字文旅消费地图,国内首个超写实文旅元宇宙空间——“元豫宙”正式上线,“河南省数智文旅一码通”发行,众多技术成果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探索河南的全新方式,开启了读懂中国的数字之窗。
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灯火璀璨,游客在剧场间穿梭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洛邑古城汉服打卡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乡镇古建是河南文旅的又一块亮眼拼图。河南文旅立足大山大河大平原独特优势,坚持产村一体规划、田村一体建设、农文旅一体发展,构建了“一区、两带、三山”新格局。全省建设“美丽小镇”500多个、“四美乡村”1万多个,形成了 “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乡村旅游新局面。2024年,辉县传统聚落之旅、新县“千年古村 梦里老家”、焦作“老屋凝乡愁 古村焕新生”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游客看古建、访遗迹,寻根脉、品文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与传统文化的融合,2021年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连续三年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引入优质团队和全国高校走进省内的乡村、古镇和景区,挖掘和运用当地非遗资源。2022年,“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正式启动,在平面设计、产品研发、建筑改造和景观规划等领域实现融合创新,全方位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田铺大塆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