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火火哥:课本背后的故事——学在官府
火火哥
2024-10-17 18:39:03
 #创作挑战赛六期#  #新星计划5期#  #火火和你学历史# 

    大家好,我是火火哥!

    中国古代史说到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大家耳熟能详,张口就来没得问题。我们今天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始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倡导教育公平。孔子的意思,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接受教育,不管你是什么出身,都应该有学习的机会。换句话说,在孔子兴办私学之前,教育是讲究出身的,平民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想想今天的孩子们,虽然学习是一个比较苦的差事,但是大家都能够平等的坐在教室里接受先进的教育,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兴办私学,打破了以往的“学在官府”的格局。学在官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制度,指的是官府或官员身边设立学校,由官府直接管理和选拔学生进行教育。

    “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时期文化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指的是在夏、商、西周这三个历史时期,学术和教育资源主要由官府掌握和控制。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教育对象也主要为贵族子弟,平民百姓难以接受到系统的教育。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官府对资源的垄断密切相关。学在官府有以下特点。

    官师合一:官吏兼任教师,是“学在官府”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家职官如师氏、保氏、大司乐等,不仅负责政治管理,还担任各级学校的教师,负责教授礼仪、音乐、射箭等课程内容。这种制度使得教育与政治紧密相连,官吏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

    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官府既负责政治管理,也负责教育事务。这种政教合一的制度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但同时也使得教育成为巩固政权、培养接班人的手段。

    教育资源垄断:学术和教育资源被官府所垄断,民间无学术,学习专门知识需到官府。这种垄断现象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平民百姓难以接受到系统的教育,从而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夏朝奴隶社会开始,西周达到全盛,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官府需要培养忠诚的官员和接班人,教育成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同时,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学术和教育资源被官府所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历史现象。

     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书写材料昂贵且制作困难(如竹简、木牍等),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因此,学术和教育资源被官府所垄断,民间无学术可言。

     奴隶社会,官府掌握着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文献典籍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这些资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同时,贵族垄断了教育活动本身,教师由职官兼任,形成了“官师合一”的教育体制。

    当时的教育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这些学科的学习需要器物设备和实际演习。由于只有官府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学习这些学科只能在官府中进行。

    “学在官府”这一制度对古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推动了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内容片面性等问题。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学在官府”制度逐渐走向没落。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满足了不同阶层的学习需求,推动了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