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原创‖古韵悠悠秋风起,今月曾经照古人
追风化影
2024-09-18 21:33:14
#创作挑战赛五期# 
#勿忘九一八# 
#甲骨文中秋夜# 
#我的中秋这样过# 

 
   月光如洗,古韵悠悠,中秋佳节悄然降临。在这轮皓月的见证下,千年的文化脉络轻轻摇曳,引领我们穿越时光的长廊,共赴一场团圆的盛宴。今夕何夕,月圆人团圆,让我们以一颗虔诚之心,共赏这轮跨越时空的明月,感受那份深植于心的文化情愫与家国情怀。

皓月初升,古韵悠长


     在那远古的苍穹下,先民仰望明月,心中涌动的是对自然最纯粹的敬畏与向往。月之盈亏,仿佛是天地间最神秘的诗篇,引领着古人开启了对中秋的最初遐想。《周礼》轻启,一页页间,春朝日、秋夕月的祭祀画卷缓缓展开,那是中秋之始,祭月之仪,庄重而神圣,如同月光洒落人间,温柔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唐风遗韵,月圆人安


     岁月流转,至唐代,中秋之名正式镌刻于历史长河之中。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不再是帝王独享的祭月盛典,而是化作了千家万户共赏的团圆佳节。诗仙李白举杯邀月,吟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与旷达;诗圣杜工部则于异乡望月,抒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墨香与月光交织,绘就了一幅幅中秋盛景。唐风遗韵中,中秋赏月、咏月之风蔚然成俗,月光下,是诗意的栖居,也是心灵的归宿。


宋韵流转,月满人间


    步入宋代,中秋佳节更添了几分世俗的烟火气。月饼的香甜、花灯的璀璨,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家家户户,或围坐一堂,共赏明月;或提灯夜游,笑语连连。月饼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每一口都是对团圆和美好的深深期盼。而花灯之下,光影交错,映照出的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大文豪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的词句,跨越千年,依旧能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那份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另一位宋代词人辛弃疾,则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了他身处异乡、思念故土的深情厚谊。


月映千年,情深似海


     月之圆,人之团圆。中秋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寄托情思、祈愿团圆的重要时刻。无论身在何方,人们的心总是向着家的方向。那一轮明月,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情感的纽带,连接着每一个游子的心与故乡的根。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为中秋增添了无尽的浪漫与神秘,让人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


今月曾经照古人


     时至今日,中秋佳节依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中秋的庆祝方式或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份对团圆和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短信、电话、视频通话……科技的力量让远方的亲人近在咫尺,也让中秋的温情跨越千山万水,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同时,中秋节也逐渐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加入到这个充满温情与美好的节日中来。

       月满中秋,情满人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吧!让心灵在月光的洗礼下得到净化与升华;让情感在团圆的氛围中得到释放与交融。愿每一个中秋之夜,都能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记忆;愿每一份对团圆的期盼,都能化作现实中最美好的相聚。


图片来源网络

 #新星计划4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