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预言:未来 10 年淘汰的不是教师,而是不会用 AI 的家长!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如汹涌浪潮,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曾大胆预言:未来 10 年,淘汰的不是教师,而是不会用 AI 的家长!这一预言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与 AI 关系的深刻思考。
马斯克的诸多预言往往有着对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他曾预测自动驾驶将在未来普及,如今,特斯拉等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他谈及 AI 将在诸多领域取代人类工作,当下许多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正逐渐被智能机器接手。基于他过往预言的前瞻性,关于家长与 AI 的这一论断,值得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深思。
在教育领域,AI 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且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福州市星语学校利用 “AI 运动” 系统,助力孤独症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光电地胶训练系统,刺激孩子们的脑信号活跃,提升运动技能。福州屏东中学引入 AI 智慧体育设备,完全对标中考体育考试标准。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借助设备的即时回放和精准提示功能,能迅速指出动作问题,开展个性化训练,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在学科教学方面,AI 同样大放异彩。福州第八中学的历史课堂上,AI 数字人 “朱熹” 栩栩如生地阐述哲学观点,思政课堂上 “左宗棠” 与学生探讨国家救亡图存,爱因斯坦、李白等化身 “跨学科导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这些例子表明,AI 能够为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当 AI 在教育场景中不断拓展应用时,许多家长却在这股浪潮中显得手足无措。具有 20 年教学经验的张佳老师发现,六年级学生用 AI 写作文上交,而部分家长对此的反应竟是 “AI 时代来了,还要做这么多作业干什么”。这反映出,部分家长对 AI 在教育中的角色缺乏正确认知,单纯地将其视为帮助孩子偷懒的工具,而非助力孩子成长的有效手段。
那么,未来 10 年,不会用 AI 的家长为何会被 “淘汰” 呢?首先,在知识辅导层面,AI 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快速检索、分析能力。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如数学的复杂公式推导、语文的文言文晦涩语句理解、英语的语法难点时,会用 AI 的家长可以借助智能工具,快速为孩子找到清晰、详细的解答思路,甚至能通过 AI 生成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孩子巩固知识。而不会使用 AI 的家长,可能局限于自身有限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知识援助。
其次,在个性化教育规划上,AI 通过分析孩子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长、答题准确率、知识掌握薄弱点等,可以为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家长若能运用 AI,就能依据这些方案,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助力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发展,弥补自身不足。反之,家长只能遵循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难以精准挖掘孩子的潜力,规划适合孩子的成长路径。
再者,从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能力的角度来看,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社会,熟练运用 AI 将成为必备技能。会用 AI 的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正确认识 AI、使用 AI,培养孩子利用 AI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和孩子一起利用 AI 进行创意写作、艺术设计,或者借助 AI 探索科学知识。而不会用 AI 的家长,无法为孩子营造接触和学习 AI 的良好家庭氛围,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无疑会大打折扣。
家长该如何学习运用 AI,避免成为被 “淘汰” 的那一批呢?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 AI 相关培训课程和讲座是重要途径。许多社区、学校以及线上平台都提供了丰富的 AI 学习资源,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 AI 的基础知识,如常见的 AI 教育应用工具的使用方法、AI 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等。另一方面,家长要主动与孩子一起探索 AI。在孩子使用 AI 进行学习或娱乐时,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讨论 AI 给出的结果,引导孩子思考,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 AI 运用能力。此外,关注 AI 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也不可或缺,了解 AI 在教育中的前沿应用,以便及时将其融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马斯克的预言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未来教育趋势的一种警示。在 AI 浪潮下,家长不能置身事外,而应积极拥抱变化,学会运用 AI 这一强大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 10 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里,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智能时代站稳脚跟,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