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南开大学文学院等主办,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文化润疆’与当代边地书写——李健新疆题材小说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聚焦新疆题材小说创作的最新成果,旨在大力推进文化润疆,研讨当代边地书写的发展趋势。李健是来自新疆昌吉的实力派作家,其小说《木垒河》《脐血之地》等塑造了鲜明的边疆人物形象,表现了多民族共同生活图景与边疆社会发展变化。13日上午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围绕李健小说中的边疆书写、美学风格、文化变迁与文化交融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一致认为,李健的创作为构建具有边地特色与现实意义的当代文学体系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李健即将在《当代》杂志刊发的长篇新作《天山下》,已列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13日下午还举办了这部作品的改稿会。
南开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克欣出席活动并致辞,她表示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是文化润疆在文学领域的生动实践,也是对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的最好庆祝。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在致辞中回顾了该社多年来对新疆文学事业和新疆题材创作的关注,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源自新疆、书写新疆的精品力作。
木垒县县委副书记谢贵杰在致辞中表示,李健扎根新疆大地的创作成果,展示了各民族文化在木垒这片土地上的交融碰撞,体现了本土文学创作的活力。
上午举办的李健新疆题材小说研讨会由《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南开大学高迎进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一川指出,李健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逼真描写塑造了新颖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创造了一系列“有心结的人物”,开启了“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天山篇章。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金惠敏指出,李健小说围绕少数民族的边地生活展示了由内而外的情感,其小说的价值在于真正写出了各民族在人性上的共通性。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从地方性写作的视角出发,指出李健作品中对生命价值的感悟思考体现了地方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也是民族内部文化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融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以边地书写的特殊性为切入点,指出李健小说的价值在于回到“非传奇化”“非景观化”的当代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
《长江文艺》杂志副主编喻向午指出,李健作品呈现了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补充,以异质化的文本完成了现实主义陌生化的重大课题。
苏州大学教授王尧认为,李健小说打破了中心和边缘的地理模式,消解了民族之间的文化隔膜,语言亲近、舒缓,真正意义上回到了生活、回到了文学。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表示,李健小说创造了独特的叙述者,正是创作风格成熟的标志;其作品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构成对地方性的有效呈现。
著名作家、原新疆作协主席董立勃指出,李健《天山下》等作品是新疆文学创作现有格局的一次突破,他对于民族融合的书写,有力表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认为李健作品中的边地书写的时间处理巧妙,在表现家国情怀时善于展现人物的精神深度。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罗福林(Charles A.Laughlin)指出,李健小说作为新崛起的新疆小说家,其小说中层次丰富的人物和情节,将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新疆地区的生活。
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对研讨会进行总结,指出李健的写作是人的写作、边界的写作、心结的写作,李健写出了民族独异性,更写出了人的经验。
在下午举办的《天山下》改稿会中,作家出版社终审编辑方文首先介绍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相关情况。
《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在发言中介绍,李健的长篇小说《天山下》,聚焦牧民定居政策实施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普通哈萨克家族如何经历彷徨和失落,怀着对生活的朴实的信念,最终融入新时代生活的历程。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岳雯、《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部作品的特色与不足,并就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昌吉州文联党组书记张新恒、新疆作家李健先后在发言中感谢活动主办方和与会专家学者表,并表示这次活动打造了新疆作家与学术界、出版界的交流平台,是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有力举措,将有力激发新疆本土作家的创作热情。作者下一步将认真打磨作品,继续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疆篇章。
相关阅读:
李健《脐血之地》:故乡是浸透在血脉中的记忆
血脉记忆 多元一体:专家研讨新疆作家李健小说集《脐血之地》| 关注
稿件初审:郑世琳(实习)
稿件复审:徐晨亮
稿件终审:李红强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新刊
《当代》微店
订阅《当代》:
1.《当代》邮发代号/2-161
2.《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邮发代号/80-194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当代》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