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父母需掌握的关键密码
俊俊育儿
2024-11-20 11:21:19
带孩子去参加亲子活动时,我留意到这样一个场景:


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却毫无互动,眼神空洞而迷茫。他们有的低头摆弄着手中的玩具,心不在焉;有的静静发呆,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与旁边的家长们交流起来,大家纷纷感慨,曾经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孩子,如今变得毫无生气,动力缺失。


不主动,做任何事情都要家长催促,没有一点积极性;
不探索,对新事物缺乏兴趣,更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不坚持,遇到一点困难就轻易放弃,缺乏毅力和决心;
不思考,只等着别人给出答案,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被动、安逸、软弱”,似乎正逐渐成为这一代孩子们身上令人担忧的标签。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失去了内驱力?



01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


正在失去探索欲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小鸡分为两组。一组小鸡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可以自由探索周围的世界;另一组小鸡则被放在一个过度保护的环境中,没有机会去探索新事物。结果发现,自由探索的小鸡长大后更加勇敢、自信,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而过度保护的小鸡则显得胆小、怯懦,生存能力较弱。


人也是如此,需要适度的挑战和探索,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人。


可如今的孩子,他们还有探索的机会吗?


每天,他们被家长精心呵护着,衣食住行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


一有危险的迹象,家长就立刻阻止,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


参加活动时,家长也总是在旁边指手画脚,不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尝试的机会。


而这样的过度保护,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


回想我们小时候,爬树掏鸟窝、下河捉泥鳅,虽然充满了危险,但也收获了无尽的乐趣和成长。


可我们的孩子,却连在草地上奔跑都要担心会不会弄脏衣服,会不会摔倒受伤。


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看似娇艳美丽,却经不起一点风雨。


看似拥有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内心的力量却是极其脆弱的。


02
被安排人生的孩子


没有自主感


先问家长们一个问题:


假如你在工作,但工作内容是别人安排的,工作方法是别人指定的,工作进度也是别人控制的。


你作为员工,你还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吗?


答案显而易见,没有人愿意被完全掌控。


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常常在把孩子变成一个个没有自主感的傀儡。


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上的兴趣班,是家长认为有用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


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家长设定的考高分、上名校,而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


就像一位小学生,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每天都在不停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但他却越来越不快乐,甚至开始厌恶学习。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看似辉煌的成绩背后,是他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他一直在为家长而学,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而努力,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时,就会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和信心,变得消极、被动。


与其说孩子们在懒惰、逃避,不如说是他们在长期的被安排中失去了内驱力。



03
失去成就感的孩子


正被无力感包围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但他的画却总是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每次他满怀期待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得到的却是批评和指责。


渐渐地,孩子失去了画画的热情,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家长和老师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这就导致了孩子缺乏成就感,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无力感的漩涡。


不禁想起教育专家提出的 “成长型思维” 理论。


这种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高的。


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时,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对孩子来说,成就感既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们自信的源泉。


但如果家长只关注结果,而忽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就会失去成就感,内在也会变得空虚而无力。


04
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


他们才能绽放光芒


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曾感慨:


现在的孩子有着沉重的负担、压抑的心灵和无法发挥自我潜能的无奈……


这样的现状,让人心痛不已:“过度的干预和控制正在扼杀孩子的内驱力。”


是啊,为人父母,我们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环境,但至少我们可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1. 给孩子一些自由,让孩子做自己


给孩子一些自由,就是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尝试新的事物。


唯有真正经历过自主探索的童年,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加独立、自信。


之前就看过一个新闻。


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对机器人编程非常感兴趣,便鼓励儿子参加各种机器人比赛。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儿子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却始终充满热情和动力。


最终,儿子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自由选择,就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一把钥匙,让孩子的生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1. 关注孩子的努力,让成长有迹可循


心理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孩子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理想。


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


后来,心理咨询师引导孩子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只看成绩。


家长开始每天发现孩子的一个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渐渐地,孩子的自信心回来了,学习的动力也越来越强。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当我们关注孩子的努力,看到他们的进步时,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1. 培养成长型思维,让挑战成为机遇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吗?


那时候的我们,不怕失败,敢于尝试,因为我们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现在,我们也应该把这种成长型思维传递给孩子。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让孩子学会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挑战,他们就会把挑战当成机遇,不断激发自己的内驱力。



0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父母过度的保护和安排,看似可以为孩子铺平道路,博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过早被剥夺探索欲、自主感和成就感的孩子,最终只能陷入迷茫、无力和消极的困境,成为 “空心人” 的受害者。


父母若真为孩子计之深远,就不该让孩子在最该勇敢探索、积极尝试的年纪,沦为没有内驱力的学习机器。


孩子的世界,还应该有未知的领域等待探索,有自己的梦想等待实现,有无限的可能等待创造……


一个有热情、有目标、有内驱力的人生,才能让孩子无畏前路的艰难险阻。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