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讲黄河故事 说陕州花鼓(东庄花鼓)
曲诺方
2024-10-12 22:49:23
             陕州花鼓之东庄花鼓

   陕州花鼓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东庄花鼓的升华,陕州花鼓是东庄花鼓的推广,挖掘非遗项目,传承非遗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故事,自然而然地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第一节    东庄花鼓
花鼓(戏)在我国是一种极为活跃的民间歌舞形式。由于其继承与传播多靠口传身授,故起源与形式版本很多。有人说它起源于夏,是农人在劳作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也有人说它是祭祀的一种形式。据甲骨文记载,早在神权统治的殷商时代,有一种用来求雨祭神的“奏舞”,就类似于花鼓。
东庄花鼓源于明清与其他地方的花鼓有所不同,曲调活泼欢快,旋律流畅奔放。它是豫西黄河岸边一种古老的风俗;是人们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娱乐欢庆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集社火、戏曲、杂耍、唱腔与花鼓融汇贯通,沉淀在中条山和崤山段的黄河文化;是黄河岸边陕州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据河洛文化研究者牛占亚考证,东庄村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是豫西花鼓戏的一支,是流行于陕县熊耳山、崤山、黄河边一带的民间歌舞戏,又名豫西小调;当初是以高跷形式出现,逢年过节闹社火,意在祈祷上天风调雨顺、百姓五谷丰登,耍唱花鼓戏活跃了山民文化生活。清代中叶,陕县的山乡农村十分推崇花鼓戏,民国初年(清朝末叶),民间社火在翻新中把花鼓戏推上了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