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企业的“道德困境”
键指财经
2024-09-20 09:45:35

朋友要评选“美好企业”,颁奖,开大会。这是好事。我能预想到,他要给予颁奖的,一定有胖东来、河南矿山起重、白象、心连心、多氟多、圆方这样的企业。

因为,它们已成了河南的一种现象,对员工好、对顾客好、对供应商好、对股东好、对家乡好,当然也对自己和家人好,“五讲四美三热爱”,总体上属于现下被称赞的好企业、“良心企业”。

10几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在《企业观察家》杂志上评“幸福企业”,也举了胖东来、长通物流这样的例子。后来,我也关注了王守义十三香的“不贷款、不欠税,一盒只卖八分钱”,关注了胖东来的“自由·爱”,关注了河南矿山起重的“孝”,越来越认识到,河南产生这些“以人为本”的企业群体,并非偶然,实际上是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在起作用。

因为历史上,我们也产生过刘庄、南街村、小冀镇这样的时代先锋群体,后来一波接一波,它们都延续、体现了河南人的质朴、本分和实在,以及在创新探索中对自我、对美好理想认同的道德勇气。

而且,我亦觉得,“以孝治企”“信义为本”,本身就是很好的企业文化,可惜我们没有普遍发扬光大。西峡排气管公司、丽星食品让员工日学《三字经》或《弟子规》,牧原、金星、华美程度不同地地推行“三道”文化(孝道、师道和天道),白象以“阳明心学”武装高管们的头脑,这样的企业无论让员工活学活用还是死学活用,最后的结果都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合力和凝聚力,别人再来邯郸学步,于此往往还真的学不到、学不像、学不会。

所以,当这位朋友说要搞“美好企业”评选,我倒希望他能认真去做。一个重要工作,是要做好这方面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揭示其内在实质性规律,给更多的效仿者、学习者以指导。

不过,正如我上文所说,“胖东来学不会”“河南矿山起重学不会”“王守义十三香学不会”,和过去的“南街村学不会”一样,其实又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而且,如果想把这种“美好”的标准推向全市场,“放之四海而皆准”,让大部分企业照着做,无论理论还是现实操作层面,都存在不少难度。因为即便按照“二八定律”,能做到的,属于少数,大部分企业只能望其项背,学得个一鳞半爪,已属不错。

况且,企业的伦理价值观,除下最基本的准则需要遵守,它在整体上应该属于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场”;整齐划一向来不符合社会规律,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因为在企业经营层面,“利”以及“利益最大化”永远占据支配地位。多数情况下,企业经营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行业背景、能力大小等情况,来决定自身对外责任的延展度和纵深度。

这就是说,企业经营要讲求动态性的系统平衡,相关利益者关系、员工关爱、社会捐助,等等,这些事情都要放在生存与发展的大背景下理性安排,都要讲求“度”,100个企业可能有100种情况。

所以,根据历史教训,我们不能用一种简单、纯粹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企业经营行为,也不能用现阶段的社会伦理思潮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行为,更不能形成打棍子似的唯我独尊的道德绑架。

要知道,河南矿山起重、胖东来这样的企业虽然已出现了一些,但在整个社会中仍属于凤毛麟角,更多企业还在践行普遍化的社会责任:就业、纳税、持续生产、贡献产值和财富,等等。不能一味要求他们力超所能去做正常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之外的事儿,更不能要求他们脱离经济理性而做出涸泽而渔的事儿。

——我们看现在的国企,在这方面就做得挺好,不滥发奖金,不无故捐款,不滥开员工,不突出老板个人,一切都有规定,凡事多循章法。这种“最大公约数”,其实才决定了社会的常态。关键一点在于,制度和理性,奠定了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的基础。

现在这个时代的语境下,像河南矿山起重和胖东来这样的企业,有被封神尊圣的发展趋势。但客观而言,他们其实是网络时代情绪价值的顺应者、趋同者和获益者。

对员工好、对消费者好,适应了经济波动状态下的人心所向。经济上行期,这些做法很少受人关注,因为不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发钱给奖金属于常态。现在,不少老板都在苦苦经营,凡是把企业当儿子养的,或以企业经营为命的,这样的老板基本上将身家性命压了上去,如融资时签无限连带担保,如持续投资扩产能,等等。企业真的垮了,老板最终沦为“老赖”、企业员工被迫解散的,比比皆是。

所以,非常时期,不能把老板是否还能给员工发奖金、发多少奖金,是否践行“大爱”责任,是否还像过去那样“利天下”,当作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良心企业”资格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要知道,现在那些带着员工苦苦支撑,还能让员工领一份工资的,这样的企业,也同样值得尊敬和尊重。

正如过去流行的那句话: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一定要感谢你所在的企业和单位,无论外在情势到底如何,大家起码还在同一片屋檐下和衷共济。

我认识的一位企业主,在行业环境越来越差、企业销售越来越萎缩的情况下,为保住2000多名员工的就业,为延续企业的信誉,近些时一直都在高息拆借还银贷,都在东筹西借给员工发公司。就他而言,能够尽量保住2000多名员工甚至2000多个家庭的饭碗,保住企业的基本盘,就是他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作为一个企业主的最大良心或良知。

还是我另外一个朋友说的好,企业呢一定要先把效益搞上去,然后才能讲情怀、讲更多的外溢性社会责任。历史上,我们原来见了不少整天豪捐的企业,后来突然垮掉,仔细深究一下,其中有一些其实是借高尚之名为个人、为一些组织捞好处。

时代发展到现在,真善一定要取代伪善,“真善美”的次序,一定不能不能颠倒过来。因为,“真”是“善”和“美”的基础,“真”没有了,“善”和“美”就是空中楼阁。成语“华而不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经济学讲求成本效益分析,成本算不清或控制不住,任何生产经营都会以失败告终。上述不少企业现在“独善其身”,原因在于成本增加了,而效益也开始递减了,所以这时候一般会采取“留得青山在”的保守性经营行为。

同样,“良知企业”们高调宣扬并施行他们的“爱”,除了顺应社会价值潮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样做,符合他们自身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个单位经营好了,多给员工发奖金,多改善员工待遇,多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营造父(母)慈子孝、尊师重礼、上下同欲的企业文化,然后传播出去,形成“热岛效应”,进而吸引流量改进经营促进销售,这符合了以最小传播成本或品牌投入费用,获取最大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规律。

其实,在身边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如圆方(物业),如双凤(皮鞋),如现代(电梯),等等,他们多在默默无闻地做这些事,践行“美好企业”或“幸福企业”的理念,所缺的,或许只是这个网络时代的放大效应而已。

当然,这样说,并没有贬低、讥讽甚至批评那些“美好企业”的企业,恰恰相反,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呼唤、鼓励、支持更多的“美好企业”涌现出来。如今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美好企业”的“美好”,恰是与之相应的新质生产关系的体现——后者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为发展先进生产力而忽视生产关系建设的改善,是一条腿走路;同样,为改善生产关系而忽视了先进生产力的建设,则属于本末倒置。

由马克思的《资本论》申论开来,“共富”是目的,但前提在于企业要富起来,富而“有余”,也才有继续投入扩大再生产或转型升级的本钱。现在企业的科研投入大、外部市场风险的变化大、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要求企业家们必须“广积粮,高筑墙”,假如反着来,过多消耗资本结余、透支企业元气,其结果必然难以想象。

一个常识是,服务业因多属轻资产运营,本身就要多付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服务成本,“以人为本”属天性属根本,而大部分制造业则属重资产,没有资本积累和再投入则不行——不同界面的经营者,承担的风险有着很大不同。

企业家群体的激情、创造力和创业者的规模、创新力如果萎缩了,这才真是我们这个经济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面临的挑战甚至灾难。所以,不要用一个标尺特别是伦理标尺去衡量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家。就像我的一个专家朋友搞的“华德榜”,以纯粹的道德标准去评价此在企业家和各种公众人物的社会地位,越搞越促狭,越搞越苍白,最终难以为继、偃旗息鼓。

要明白,面对“绝对价值”,许多企业其实不是不想为,而是以现有的条件难以为,或难以整体为。何况我们的常识是,四个人支桌子打牌、玩掼蛋,最后四个人都赢的事,从来不会有。企业经营中的许多事情,只能保持动态性平衡、螺旋式上升,在发展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美好企业”们之所以走到今天,基本上属于“多年媳妇熬成婆”,是企业自身的文化长期积淀、演化下来的一种必然。所以,让我们给更多的企业以时间,鼓励他们一直向着“美好”前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